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羊草(Levmus chinensis)是多年生根茎型禾草,其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具有耐寒、耐旱和耐盐碱的生态特性,对恢复退化草地植被、改善我国北方草原生态环境和治理盐渍化土地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羊草幼苗苗期耐盐性差,是植株一生中对环境最敏感的时期,研究表明,羊草种子在pH值9.5以上的盐碱土内直播,即使种子萌发,幼苗在成活50d左右也逐渐枯死。因此,采用羊草移栽的方式,充分利用羊草根茎具有的强大无性繁殖能力和成苗具有很强的耐碱能力,突破沿袭多年的种子直播方式且效果不理想的传统做法,避开羊草耐盐碱性最差的幼苗阶段,研究不同时间和不同苗龄对羊草成活率的影响及羊草成活后对土壤环境的适应性,对恢复松嫩平原盐碱化羊草草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为研究不同移栽时期和不同苗龄对羊草移栽成活率的影响,本实验在大安碱地生态实验站植物园中进行,将不同时期和不同苗龄的羊草分别移栽入3×3m2的小区中。结果表明:对于不同时期羊草的移栽,随着移栽日期的推迟,羊草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逐渐降低,羊草成活率、株高、分蘖和生物量也显著降低,其中6月5日,也就是刚刚抽穗结束时各项指标达到最低,往后虽略有上升,但是总体趋势仍是下降的。对于不同苗龄羊草的移栽,随着羊草苗龄的增加,羊草幼苗抵抗外界环境压力的能力越来越大,羊草幼苗在5叶龄时已经完全适合移栽,这时羊草株高约为23cm,4-5片叶,1.3条根茎,成活率能达到83%。
为研究羊草成苗后移栽生长状况及其生物生态学效应,在南北长90米,东西宽72米的大安碱地生态实验站羊草移栽实验区内进行取样调查,结果表明,移栽后羊草在9.00≤pH≤10.75、0.135mS/cm≤EC≤mS/cm1.168、6.1%≤含水量≤33.1%的土壤中生长良好,成苗后的羊草移栽成活率较高,平均成活率为92%;羊草株高在33.5~90.0cm之间,平均株高为61.3cm,分蘖在4~132株/穴之间,平均分蘖为28株/穴,延伸半径在4~45cm之间,平均延伸半径为16.8cm,生物量在3.9~161g/穴之间,平均生物量为38.2g/穴(106.1g/m2);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在0.13~1.76、0.04~0.64、0.16~2.41g/kg之间,平均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分别为0.77、0.26、1.04g/kg,可溶性糖含量在7.87~114.77g/kg之间,平均可溶性糖含量为46.82k/kg,脯氨酸含量在52.3~1959.9g/kg之间,平均脯氨酸含量为505.9g/kg。
为研究不同pH条件下植物对各种离子和营养元素的吸收,从总取样点中取出20个分组后分析表明,随着土壤pH的增加,土壤中Na+含量上升,是植物对Na+的吸收并没有土壤中Na+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说明植物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土壤中全N、P、K和速效N、P、K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另外,全N、P、K、速效N、P、K和植物体中N、P、K的含量也有一定的正相关管,只是没有达到显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