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全球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和CRU(“Climatic Research Unit”)、NCEP(“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全球月平均最高、最低气温数据,采用OMR(“Observation minus Reanalysis”)方法,分析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全球年平均最高/气温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1)1982-2011年,全球陆地36.411%面积的土地利用/覆被发生了变化,变化特征以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的增加,草地、未利用地、湿地和水域的减少为主,其中,耕地面积增加最多,为5278069.551km2,且增长速率最快,增加率为27.226%;林地和建筑用地分别增加了1952420.525km2、71337.526km2;草地、未利用地、湿地和水域面积分别减少了4203087.107km2,2126614.442km2、715936.617km2、256189.436km2,其中草地减少面积最大,湿地减少速率最快。主要转换的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林地和草地三者之间的相互转化,主要持续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 (2)1982-2011年,全球年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均呈显著增加趋势,最低气温增加速率大于最高气温增速,且最低气温在空间上显著降温区较少,最高气温显著增温区与最低气温显著增温区高度一致,主要位于亚洲北部、南部和西部,欧洲西部,非洲撒哈拉沙漠、苏丹草原和埃塞俄比亚高原地区,南美洲的巴西高原地区和北美洲东北部及格陵兰岛南部等区域。1982-2011年LUCC使全球年平均最高气温升高了1.498℃;使年平均最低气温降低了0.756℃,影响均不显著,对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变化趋势分别贡献了4.094%和12.034%。但在空间上,全球50%的陆地面积表现出LUCC对年平均最高气温或最低气温有显著影响。 (3)不同的土地覆被类型对年平均最高/低气温变化的影响不同,未利用地对最高气温变化的增温作用最大,建设用地、草地和耕地次之,林地则呈现降温效应;林地对最低气温变化有降温作用,而建设用地、未利用地、草地和耕地均使最低气温变化呈增加趋势。林地转耕地、林地转草地对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变化均有升高作用;草地转耕地对最高气温变化有增温效应,对最低气温变化有降低作用;耕地转林地、耕地转草地、草地转林地对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变化的影响随纬度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