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其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同时该文化还有具有普适性。儒家经典《论语》中阐释的人生智慧,穿越千年,给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现代人带来精神上的慰藉和鼓励,其跨越民族与国界,在世界文化交流的舞台上熠熠生辉。语言是文化交流的平台,跨文化翻译则是中国文化通往世界的桥梁,其跨越的不仅是语言屏障,还有文化的鸿沟。这为翻译研究突破性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为其从传统的语言层面的分析转向对翻译中文化转换的研究问题提出新的要求。本文将从文化图式理论的角度出发,以于丹的《于丹<论语>心得》及其英译本为案例,分析文化背景信息对译者处理文化差异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翻译手段尽可能多把中国文化介绍给世界读者。 《于丹<论语>心得》一书用极其大众化的语言解读了《论语》中有关天地,心灵,处世,君子,朋友,理想,人生的论道,揭示了儒家经典中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智慧。其译本同样以口语化的文字面向西方普通大众,在读者已有的文化背景知识下诠释该书中儒家文化给予现代人的生活哲学,深受西方读者的喜爱。文化图式是指储存在人脑中的一种文化知识结构,以人类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是知识与经验在头脑中的组织模式。文化图式理论认为已有的文化背景知识结构对新信息的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使得文化翻译研究开始关注译者对原文的理解以及影响译文读者对译文理解的因素,为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提供更多的借鉴。 该研究首先总结了国内从文化图式理论角度研究翻译的发展情况,发现起初主要是利用图式理论解释翻译过程,揭示文化背景因素对翻译的影响。随着文化图式概念及其可译性的提出,研究者们开始把文化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分成三种情况:文化因素的对等,冲突,缺省,从文化图式理论的角度来分析译者的翻译策略,验证该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可行性和价值。本文在理论框架部分介绍了文化图式理论的内容,并详细介绍了文化图式对文化因素翻译的三种不同情况的影响和解决办法,并结合罗格的信息处理模式,为后面的案例分析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该案例分析首先简要地介绍了原文与译本,然后依据理论框架展开三个方面的探究。通过对译本中各类文化因素的转换进行分析,该研究发现文化的成功传译不仅强调译者熟练掌握两种语言,还要求译者紧密结合上下文语境灵活地运用翻译方法,以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原文的文化特色。 总的来说,本文主要是以《于丹<论语>心得》的英译为例从文化图式理论的角度分析文化因素的传播,进一步论证了该理论应用在翻译研究方面的可行性,也为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又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该研究发现在翻译经典文化作品的过程中译者的翻译策略要从读者的接受出发,合理利用译语语境,尽可能完整地在译语中国呈现原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