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有限转角下薄壁构件的稳定理论和几何非线性分析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_d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薄壁构件的弹性稳定理论进行回顾,指出了传统稳定理论的缺陷:   限制了结构的弯扭变形过程,使得变形过程受制于线位移与转角位移按一定的先后顺序产生,同时该理论对截面转角θ的简化不一致。使用小转角理论时,建立在小转动矩阵基础上的有限单元模型会遗失掉一些关键项,通常不能得出正确的弯扭届曲荷载。而在几何非线性分析中,构件的几何刚度矩阵中必须加入考虑到力矩在空间转动中引起连带力矩的外部刚度矩阵才能精确得到构件的临界荷载值。   考虑到在空间构件分析中,空间转动不是矢量,不能是二维分析的简单扩展,本文基于欧拉有限转角理论得出二阶转动矩阵,由此推导出梁单元的二阶位移。   并利用有限变形理论,得出构件位移与应变的非线性关系,通过Bernoulli平截面弯曲假定得出弯曲转角与横向位移一阶导数的关系。分别引入罗德里格转角矢量和半切线转角矢量作为构件转角的变量。运用薄壁构件稳定理论,推导出构件弯扭屈曲的总势能,证实了传统理论。特别是采用半切线转角矢量作为转角的变量时,当转动轴的定义给定之后.不同的截面转动次序导致的结果仍然是一致的,从而解决了传统理论对结构的弯扭变形过程进行限制的缺陷。   利用本文提出的总势能,对承受各种荷载的简支梁和悬臂梁的弯扭屈曲进行了分析,对于简支梁,其总势能与传统理论的表达式是一致的。分别利用传统理论、童根树提出的考虑横向正应力影响下薄壁构件稳定理论和本文理论对纯弯下悬臂梁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这种情况下。本文理论与童根树理论的总势能是相同的。但是利用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偶对端弯矩的等效,并观察这对力偶在粱弯扭失稳过程中位置的变化,发现传统理论的结果是不正确的,需要在传统理论的总势能中另加上所谓的“自由端弯矩在悬臂梁届曲过程中所做的功”。另一方面,对于横向荷载作用下的悬臂梁,本文的总势能与传统理论的表达式是一致的.本文利用文献中对单轴对称截面悬臂梁的试验结果,对本文理论和较新理论的正确性进行检验,对比证实本文理论符合试验结果。结果表明,本文理论不存在目前传统理论存在的的力学缺陷,能够适用各种边界条件和荷载条件下的弯扭屈曲分析。   通常,工程理论梁单元假设单元的弯曲转角采用横向位移的一阶导数表示,当结构发生空间有限转动时,边角结点弯矩会产生不平衡的附加力矩,导致结点不能保持平衡和转动连续性。而本文将罗德里格转角矢量和半切线转角矢量作为构件转角的自由度时,通过虚功方程,得出半切线力矩的荷载刚度矩阵,消除边角结点弯矩产生不平衡的连带力矩。采用更新的拉格朗日列式法,导出了空间薄壁构件单元的新的几何非线性刚度矩阵。通过给出的算倒,以证明该方法的正确性和精度。  
其他文献
异形钢管混凝土柱具有承载力高、抗震性能优越、防火性能好等特性,目前已成为住宅钢结构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异形截面矩形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作为一种新的异形柱形式,是由
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是引起建筑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在设计时一般是不可能考虑周到的。由于各种不均匀性造成的差异沉降,将会使建筑物上部结构内产生次
我国现有土石坝大多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由于当时土石坝设计标准低,施工质量差,地质勘查不完全等众多原因致使土石坝质量无法得到保证,以至于留下了工程隐患。在近年来
高炉热风炉是高炉炼铁的关键设备之一,也是钢铁企业的核心,保证其正常运行一直是厂家和设计者关心的问题。而炉壳复杂的受力状况和壳体结构的计算对整个炉壳的设计极其重要,
随着支盘桩在工程中的广泛应用,相关的设计技术规程的制订,施工机械设备及工艺的逐渐成熟,支盘桩优越的经济技术性能逐渐被业内人士认同。支盘桩拥有特殊的截面特性,相对于普
在软土地区进行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时,如何根据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条件和基坑的实际开挖深度,设计出充分体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施工方便
本文以饱和原状黄土的结构性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饱和原状黄土以及饱和重塑黄土的室内压缩试验和常规三轴排水剪切试验的结果对比,得出结构性对饱和原状黄土应力应变和强
学位
随着水体有机污染日益加重、饮用水水质标准不断提高,加之常规水处理工艺对微量有机物有限的去除效率,怎样去除饮用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愈来愈为人们所关注。本文针对目前微涡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传统抗拔桩与抗拔锚杆已难以满足日益复杂的抗浮需求。对此,本文综合现有扩底抗拔桩与抗拔锚杆的优点,设计制作出一种新型伞状抗拔锚杆装置,在对其展开拉拔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