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大型真菌桦滴孔菌、一株银杏内生细菌以及一株平盖灵芝内生放线菌活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鉴定,对部分代谢产物进行了活性测试,并对其相关内容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各种柱层析的方法对桦滴孔菌子实体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核磁共振谱和质谱等波谱的方法对结构进行鉴定。共计分离得到24个化合物并鉴定出其中的15个单体化合物,经过比对文献,这15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5-烯-谷甾醇、7-烯-谷甾醇、9-烯-谷甾醇、麦角甾-7烯-3-醇、麦角甾-7,22-二烯-3-醇、7-烯-麦角甾烷、16-羟基-3-氧代-羊毛甾-7,9(11),24-三烯-21-酸、白桦脂醇、16-羟基-3-乙酰氧基羊毛甾-7,9(11),24-三烯-21-酸、20-羽扇豆烯醇、3-羰基羊毛甾-8,24-二烯-21-酸、16-羟基-3-氧代羊毛甾-7,9(24)-三烯-21-酸、16-羟基-羊毛甾-7,9(24)-三烯-21-酸、3-氧代羊毛甾-7,9(24)-三烯-21-酸和7,22-二烯-麦角甾-3-酮,以上化合物均首次从桦滴孔菌中分离得到。2、采用Alamar Blue法对各有机相进行体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活性检测,石油醚相对两株肿瘤细胞SGC-7901和NCI-H460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而乙酸乙酯相和甲醇相呈现不同的抑制效果。甲醇相对NCI-H460的抑制率相对于石油醚较低,乙酸乙酯相对该细胞株几乎没有任何抑制作用。3、以桦滴孔菌菌丝体生物量,多糖含量以及三萜化合物积累量为指标对分离得到的桦滴孔菌菌丝体进行人工发酵条件优化。得到的发酵条件为:基础培养基、初始pH=6.5、30℃静置培养140h。通过考察不同碳氮源对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最终确定在培养中使用玉米粉为碳源,用牛肉浸膏为氮源。通过营养胁迫实验阐明了该菌在营养胁迫下对总酚积累并没有影响,而对三萜化合物的积累有一定影响。4、前期课题组从健康银杏叶中分离得到一株解淀粉芽孢杆菌CGMCC5569,通过测试发现该菌的发酵液和乙酸乙酯相都具有较强的抑制杨木变色真菌Lasiodiplodia. rubropurpurea, L. crassispora和L. theobromae的菌丝体的生长,其抑制率均大于65%。利用色谱技术对其乙酸乙酯相进行了物质分离,对分离得到的晶体利用NMR、IR、MS等光谱学技术手段对结构进行了表征,鉴定。结果显示分离得到的4个化合物分别为Nystatin,6-hydroxypropyl-2,4-amide lactone,6-hydroxylbutyl-2,4-amide lactone,6-ethoxyl--2,4-amide lactone, biuret。此外,对乙酸乙酯相中一个高活性H段进行逆流色谱简单的分离,并利用LH-20进行简单的纯化后,采用LC-MS进行鉴定,通过与文献比对,确定H组分中含有五个系列的抗菌Iturin脂肽家族化合物,分别属于Surfactin C12~C15,Fengycin AC14~C17,Fengycin B C17,Bacillomycin L C14,Bacillomycin L C15,Bacillomycin DC14,Bacillomycin D C15。通过活性测试,Nystatin以及五种脂肽混合物对三种靶向菌株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脂肽化合物对三种病原菌的抑制率分别为0.22%,69.53%和78.76%。5、前期从平盖灵芝中分离100余株内生放线菌,经过抑制肿瘤生长活性测试,发现编号CGMCC5228的发酵液和氯仿萃取相具有极强的抑制肿瘤细胞SGC-7901和NCI-H460生长的活性。本章选用该菌,对其进行液体发酵并用有机试剂进行萃取,对其发酵液氯仿相进行了分离,分离过程中采用活性跟踪的方法,获得8个单体化合物。经过活性检测筛选,获得1个含量较高的活性物质LZ-B和一个微量成分LZ-H。经过鉴定,化合物LZ-B为新化合物,为2-氨基甲基-放线菌素D。微量成分初步确定为放线菌素D,另外分离出化合物LZ-E,鉴定为苯并二氮杂卓化合物,此类化合物为首次从天然产物中获得。通过肿瘤细胞测试表明该化合物对肿瘤细胞NCI-H460和SGC-7901抑制率要大于放线菌素D,而且对SGC-7901抑制率要高于NCI-H460。浓度为80ng/mL时,对SGC-7901肿瘤细胞株抑制率最大(86.37%),对NCI-H460抑制率为73.36%。同时利用荧光光谱技术对2-氨基甲基-放线菌素D和大分子物质——牛血红蛋白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对大分子作用属于静态猝灭,而且可以使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结构更加紧密。化合物2-氨基甲基-放线菌素D的HPLC分析条件为:甲醇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4nm。以2-氨基甲基-放线菌素D含量为指标进行了菌株CGMCC5228培养基的碳氮源的优化和发酵条件的响应面优化。蔗糖和牛肉浸膏分别为该菌的碳氮源,通过响应面优化出一组发酵条件:pH=8.0,温度27℃,转速50r/min,培养时间为6.5d,在此条件下得到化合物发酵产量为0.0477mg/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