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马是珍稀的药源动物,由于人们对自然海域的海马超过量捕捞,已造成海洋中野生海马进入濒危动物的行列。因此,加大力度开展海马的人工增养殖是有效使这一珍稀物种得以延续的唯一途径。本文对三斑海马(HippocampustrimaculatusLeach,1814)幼海马养殖生态进行了研究。并重点研究了三斑海马幼鱼摄食和生长,以及三斑海马幼鱼饵料。
传统养殖模式下,三斑海马养殖池通常1月内不换水,养殖池水弧菌和异养菌总数会出现1-2个高峰期,在1昼夜内,弧菌和异养菌总数在01:30出现高峰期。三斑海马幼海马生长并不满足W=aLb的鱼类生长方程,从90d龄-140d龄,海马生长速度减缓甚至停止生长。三斑海马从1-70d龄,粗蛋白含量和粗脂肪含量随日龄增加而增加,70d龄的粗蛋白含量达最高值:807.7±8.2nmg·g-1。粗脂肪含量达到最高值:20.9±3.8mg·g-1。从70d-140d龄,海马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下降,尤其粗脂肪含量变化显著,至140d龄,海马粗脂肪含量只有5.2±1.8mg·g-1,基本上趋于0。随着日龄的增加,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有较明显的下降趋势。至140d龄时,氨基酸总量只有33.3%,必需氨基酸含量只有15.9%。因此,传统养殖模式下,养殖环境、海马饵料的营养价值可能不能满足海马生长和营养需求,理化因子可能对幼海马成活率有较大的影响。
三斑海马幼海马摄食与生长的结果如下:饥饿对早期发育阶段的三斑海马、大海马(HippocampuskudaBleeker)幼鱼摄食能力、生长和成活有影响。刚出生的三斑海马、大海马能摄食饵料,且在23-25℃、32-33ppt的条件下有一定的耐饥饿能力。当饥饿0、24、48、72和96h时,三斑海马的初次摄食率分别为60%、80%、60%、20%和10%,大海马的初次摄食率分别为80%、100%、100%、90%、10%和0。三斑海马幼鱼达到PNR点的时间为116.71h,大海马达到PNR点的时间为115.60h。与其它组比,三斑海马饥饿24h组海马成活率最高,达80.8±2.9%。当饥饿时间超过72h时,没有1尾海马能活6d。在7d之内,大海马饥饿24h或48h组的成活率比对照组高。但是当大海马饥饿时间超过72h时,饥饿时间越长,海马成活率越低。饥饿组三斑海马、大海马的标准体长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三斑海马的饱食量与海马日龄的关系方程为:SA=0.0284e0.2135D(R2=0.9567,P<0.01)。
5d龄、10d龄、15d龄、30d龄海马在下午出现一次摄食高峰,但出现的时间并不相同;5d龄、30d龄海马摄食高峰出现在14:30,10d龄摄食高峰出现在16:30-18:30,而15d龄海马摄食高峰出现在下午16:30。幼海马消化食物的能力与其发育阶段有关,5d龄海马需要2.5h消化完食物,10d龄、15d龄海马分别需要3.5h、4h消化完食物。水温能显著影响幼海马的摄食率(P<0.01),最适温度为26℃。光照强度也能显著影响幼海马的摄食率(P<0.01):1d龄、5d龄、10d龄海马的最佳光照强度分别为1834lux、1014lux、510lux。幼海马体长与体重的回归方程为:W=10-2.72211SL2.690562(R2=0.984064,P<0.01)。这些研究结果对于三斑海马培苗有重要参考价值。
人工筛选饵料发现:5种天然饵料动物—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plicatilis)、安氏伪镖水蚤(Pseudodiaptomusannandalei)、蒙古裸腹溞(MoinaMongolica)、毛虾(Acetesspp)和冰冻糠虾(Mysisspp)的蛋白质含量分别为:58.50%、67.80%、41.81%、79.68%和76.96%;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21.76%、26.524%、17.23%、31.38%、36.09%;其中,赖氨酸含量分别为:3.24%、4.09%、2.34%、4.86%、6.08%。蛋氨酸含量分别为:0.78%、1.36%、0.84%、1.79%、2.12%。5种饵料动物的DHA/EPA比值分别为:0.9200、2.1923、0.0076、2.2698(糠虾未检测);∑n-3/∑n-6比值分别为:1.4528、3.0455、4.4677、4.9195(糠虾未检测);0-1月龄幼海马的适口饵料动物:褶皱臂尾轮虫、伪镖水蚤、蒙古裸腹涵,伪镖水蚤的DHA/EPA比值在3种饵料动物中是最高的;其饱和脂肪酸含量也是最高的,达到51.2%;蒙古裸腹潘的粗脂肪含量为15.36%,∑n-3/∑n-6比值在3种饵料动物中也是最高的。研究结果与生产实践表明:在海马的口径大小达到可以摄食蒙古裸腹涵时,投喂桡足类和蒙古裸腹溞为最佳饵料组合。在不同生活阶段的海马增养殖过程中,天然饵料动物投喂的次序为:桡足类无节幼体(1d-4d)→桡足幼体(4d-10d)→桡足幼体、成体和蒙古裸腹涵的混合物(10d-45d)→毛虾类(45d-90d)→冰冻糠虾类(90d-性成熟)。
在海水鱼类育苗过程中,没有消耗的桡足类饵料可能残留在育苗池内几天,它们的营养价值可能会严重地下降。为了了解这个过程,测量了桡足类在不同温度(15-30℃)、饥饿条件下桡足类的生物含量和蛋白、脂肪、水分、氨基酸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如下:桡足类在不同温度下,相同的饥饿时间成活率有显著的差异(P<0.05)。其中在25℃温度条件下,成活率始终是最高的,饥饿时间显著影响桡足类成活率(P<0.05)。饥饿时间越长,桡足类成活率越低,当饥饿时间超过96h,成活率<50%。实验开始时,桡足类蛋白含量(平均值±标准差)为726.0±0.04mg·g-1(干重),脂肪含量为48.4±3.80mg·g-1(干重),含水量为841.4mg·g-1(湿重),灰分含量为191.3mg·g-1(干重)。在饥饿状态下,15℃、20℃、25℃、30℃的蛋白特定损失率(SLR)分别为-0.29、-0.26、-0.42、-0.57,对应于蛋白损失百分率(LR)分别为25.09%、23.26%、34.91%、43.63%。在饥饿状态下,15℃、20℃、25℃、30℃的脂肪特定损失率(SLR)分别为-0.26、-0.19、-0.31、-0.39,对应于脂肪损失百分率(LR)分别为22.54%、17.07%、26.47%、32.53%。在相同的饥饿时间、不同的温度条件下,15-20℃,随着温度的升高,蛋白含量、脂肪含量、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的百分含量呈升高趋势;20-30℃,随着温度的升高,蛋白含量、脂肪含量、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的百分含量呈下降趋势。因而20℃组的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的百分含量是最高的。
温度、盐度影响三斑海马幼鱼的生长和成活,26℃是三斑海马生长和成活的最佳温度,在22-32ppt的盐度范围内,盐度并不影响海马的生长,但27ppt组成活率是最高的,关于盐度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