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中央集权制度决定了自上而下的课程变革实施必然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我国课程变革的主流。本研究旨在联结宏观的国家课程变革与微观的学校变革,从学校这一变革实际发生的产地自下而上地研究课程变革的实施过程。本研究的主要问题是:(1)我国的学校是怎样的组织?(2)我国学校组织如何实施自上而下的课程变革?(3)课程变革与学校组织在实施过程中怎样相互作用?本研究的理论框架主要建立在两条理论线索的考察上:一是公共政策实施和课程实施的理论和研究;二是组织和组织变革理论以及学校运作和变革的研究。本研究最后形成了研究我国学校运作和变革实施的层级模型,考察学校的组织域、制度层、管理层、技术层等四个层级的变革实施过程。这四个层级的变革实施过程既是资源的处理过程,同时也是权力和文化的运作过程。本研究运用田野研究的方法,选择关键案例,从组织运作过程和实施过程两方面收集资料。根据本研究的问题,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我国的高中组织是不断追求效能的紧密组织。我国学校的组织域主要由省、市、区级的地方政府,家长、同类型的学校等三个部分组成,它们从权力、认知、行为等三个方面对学校施加相互冲突的制度和技术控制,学校须采取诸如脱钩、各层级的高度分化、保守的进步主义等方式应对这些冲突的要求。组织域施加的最强有力的控制体现在学校效能上,学校组织在追求效能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紧密。这种紧密不仅体现在资源的分配上,而且体现在文化、权力的一致性和集权性上。第二,课程变革的实施过程镶嵌于各层级的日常运作过程中。与教学核心紧密相连的模块课程政策被学校组织的日常运作同化的程度要远远高于与教学核心相距较远的校本课程政策。在两种课程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上一层级的资源走向往往限制了下一层级的实施运作,尤其体现在时间和人员资源上。在非资源性的活动中,由于各层级在行动结构上都有一定的决策权限,实施活动并不会体现资源活动中较明显的线性关系,而呈现比较丰富而多样的路径。各层级的实施活动还取决于这一层级的关键个体对变革的理解、意愿和能力。第三,学校组织对课程变革调适远高于课程变革对学校组织的调适。在实施过程中,两个课程政策的概念内涵、价值取向、理想的操作方式都受到了学校组织的极大调适。相反,虽然学校组织各层级的正式结构在课程变革的作用下产生了一些变化,但层级内部和之间的基本行动结构没有发生变化。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整合组织理论、课程实施理论和政策实施理论,弥补当前课程变革实施知识基础的不足,打破理论的疆界,在相关理论的交汇点生发新的知识。本研究揭示了我国当代学校组织的状态,试图打开影响课程变革成败的黑箱,为三级课程管理中学校一级的课程管理提供策略模型,形成我国学校实施课程变革的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