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子宫内膜及卵巢原发双癌与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这两种疾病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两种疾病的一般情况、临床特征、病理结果、治疗以及预后情况,更好的用于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妇科被诊断为子宫内膜癌并伴有卵巢癌的52例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其中被诊断为子宫内膜及卵巢原发双癌患者24例。子宫内膜癌伴有卵巢转移患者27例。卵巢癌伴有子宫内膜转移1例,由于其例数少,未参与病例研究。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例数>40,故采用四格表的x2检验计算结果,当两组例数<40时,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计算结果。两组间计量资料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原发双癌组的平均年龄为46.63±7.552,转移癌组平均年龄为52.82±9.549。两组组间比较(t=2.564,P=0.0134)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原发双癌组的年龄较小,大多数患者未绝经,而转移组的患者年龄偏大,大多数已绝经。通过对24例原发双癌组与27例转移癌组两组首发症状的比较,两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原发双癌组患者的首发症状以盆腔包块和腹痛的较多,而转移癌组的患者以阴道不规则出血的而就诊的较多。通过对原发双癌组中的22例与转移癌组中的14例对子宫肌层侵润深度的对比,将≤1/3(浅肌层)与1/3—1/2和>1/2(深肌层)进行比较,两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原发双癌组的患者子宫肌层侵润深度大多较表浅,而转移癌组的患者子宫深肌层侵润的较多。通过对24例原发双癌组与27例转移癌组是否存在腹水的比较,两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原发双癌组有腹水存在的较少,而转移癌组较多。通过对原发双癌组与转移癌组的子宫内膜分化程度的比较,两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原发双癌组的子宫内膜分化程度比转移癌组的较好。通过对24例原发双癌组与27例转移癌组脉管癌栓侵犯情况的比较,两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原发双癌组大多未见脉管癌栓侵犯,而转移癌组的较多。原发双癌组中有2例患者未行淋巴结清扫术,通过对22例原发双癌组与27例转移癌组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比较,两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原发双癌组大多无淋巴结的转移,而转移癌组大多有淋巴结的转移。病理资料显示:24例原发双癌组的患者中,14例子宫内膜和卵巢同时为子宫内膜样腺癌;10例原发双癌组的子宫内膜和卵巢的病理类型不同(其中2例子宫内膜为子宫内膜样腺癌,卵巢为颗粒细胞瘤;4例子宫内膜为子宫内膜样腺癌,卵巢为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2例子宫内膜为子宫内膜样腺癌,卵巢为粘液性囊腺癌;1例子宫内膜为子宫内膜样腺癌,卵巢为神经内分泌癌;1例子宫内膜为子宫内膜样腺癌,卵巢为透明细胞癌)。转移癌组中的27例患者中,子宫内膜和卵巢两部位的病理类型都相同,同为子宫内膜样腺癌。11例为子宫内膜癌双侧卵巢转移,16例为子宫内膜癌单侧转移。原发双癌组与转移癌组在治疗、预后以及生存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双癌组通过手术和辅助化疗后预后明显较好,比转移癌组有很好的生存期。结论:1.原发双癌组患者比转移癌患者年龄小,大多数患者未绝经,主要症状以腹痛和盆腔包块就诊的较多,有腹水存在的较少,大多未见脉管癌栓侵犯,子宫肌层浸润深度比较表浅,肿瘤分化程度较好,也没有淋巴结的转移。且早期较多,应防止对其过度治疗;2.原发双癌组患者因子宫内膜和卵巢各自处于疾病的早期阶段,相比转移癌组的患者有较好的预后及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