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学伦理研究的逐步深入,教学过程中的伦理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对教学进行伦理审视和伦理规范,已成为社会各界共同的强烈要求。而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更要向主动选择和积极创造教师与学生自己的课堂生活的决策者转变。教师要扮演好决策者这一角色,就需要了解课堂教学中的伦理要素。而设定效率与公平协同的教学目标,整合知识与经验并重的教学内容,选择控制与民主平衡的教学方法和执行发展与甄别共生的教学评价则是教师必须参考和遵循的伦理要素。因此,对教师课堂伦理决策的研究将围绕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几个维度进行。教学目标决策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主体制定教学目标并要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作出要求;教学内容决策要求教师梳理教学内容时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并掌握恰当的教学分量;教学方法决策要求教师在使用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注重教学公平,关怀爱护学生;教学评价决策要求教师践行以尊重学生为前提的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本论文结合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访谈三种方法对教师课堂伦理决策进行现状调查,并结合对教师课堂伦理决策维度的理论分析,描述了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决策现状,揭示出教师课堂伦理决策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存在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和全面发展目标的伦理认知问题;在加工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存在囿于自身的习惯和经验以及过度“灌输”的问题;在教学方法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阻碍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妨碍学生的个体公平发展和缺乏关爱的师生互动等问题;在实施教学评价的进程中出现了教学专制和偏重分数而忽视学生发展的整体性的问题。通过访谈,笔者发现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教师、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教师在大班额教学背景下的消极无为以及缺乏深刻的伦理反思,其次是学校以升学率为核心的教师评价,最后是社会的功利主义文化对教师课堂伦理决策的影响。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积极地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法,尽可能的留给教师更多伦理决策的空间,使教师自觉树立正确的课堂伦理观并建立长效机制减轻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为教师课堂伦理决策的合理性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