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日益增长,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消费信贷与消费需求的相关研究逐步受到重视。西方发达国家有着相对成熟的消费信贷供给市场,消费信贷供给对消费需求的显著推动作用已经收到了广泛认可。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我国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措施,其中以1999年发布的《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为标志,意味着我国消费信贷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但与发达国家不同,尽管我国消费信贷发展迅速,总量增速逐年提升,但我国居民消费倾向却未得到明显拉升。2008年金融危机后,消费信贷作为拉动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工具再次得到重视。 本文在现代消费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居民消费的特征,采用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考察消费信贷供给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在界定消费信贷概念的基础上,本文先分析了我国消费信贷供给与需求的历史与现状,并基于相关理论和我国居民消费现状与特征,从消费信贷供给总量与消费信贷供给渠道拓展两方面展开研究。在流动性约束理论的基础上,本文从信贷供给总量与以消费金融公司建立为代表的信贷供给渠道拓展两方面研究消费信贷供给对消费需求的影响。 本文的结论及创新点如下:第一,消费信贷供给的确对消费需求有显著促进作用,无论是增加总量供给还是增加供给渠道。第二,消费信贷供给总量对消费需求的促进系数是0.04,但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消费需求的促进作用达到0.73,说明我国影响消费需求的主要原因还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三,消费金融公司的建立的确促进了我国消费需求,但仅仅增加了服装、居住和交通与通信消费需求,这可能与我国居民消费特征与我国消费金融公司尚不完善的现状相关。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拓展了消费信贷供给研究角度,对消费信贷供给不局限于总量研究。这也有助于为我国发展信贷市场提供有利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