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以21日龄断奶仔猪为对象,研究了谷氨酰胺与丁酸梭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并从肠道结构功能及免疫性能等方面探讨其作用机理。选取288头21日龄断奶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基础日粮)、试验Ⅰ组(基础日粮+1%的谷氨酰胺)、试验Ⅱ组(基础日粮+500mg/kg的丁酸梭菌)和试验Ⅲ组(基础日粮+1%的谷氨酰胺+500mg/kg的丁酸梭菌),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4头,各组初始体重差异不显著。试验期为21天。自试验开始至结束,每天记录仔猪腹泻头数,每周对各重复的仔猪进行空腹称重,并记录饲料消耗量,计算采食量、日增重以及料重比等。在断奶当天随机选取4头屠宰,在断奶后第7天、14天分别在各组每个重复随机选取一头屠宰,采集血清、肝、脾、胰脏以及小肠段和盲肠内容物,用以检测血清指标以及器官指数、小肠结构与盲肠菌群。试验结果表明,在断奶后14-21天以及试验全期,谷氨酰胺(G1n)组与丁酸梭菌+Gln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丁酸梭菌+GIn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大于丁酸梭菌组(P<0.05),略大于Gln组(P>0.05),丁酸梭菌与Gln表现出正组合效应。丁酸梭菌+Gln组在试验全期的平均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腹泻率均略低于对照组(P>0.05)。在断奶后第14天,Gln组与丁酸梭菌+Gln组的大肠杆菌数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双歧杆菌数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丁酸梭菌+Gln组的乳酸菌数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此外,在第7天和14天,丁酸梭菌+Gln组的大肠杆菌数均小于Gln组以及丁酸梭菌组,而乳酸菌数与双歧杆菌数均大于后两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谷氨酰胺与丁酸梭菌两者组合在抑制有害菌及促进有益菌生长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优势。在断奶后第7天,各试验组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极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并且丁酸梭菌+GIn组比Gln组以及丁酸梭菌组都有所增大。丁酸梭菌组的回肠绒毛高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在断奶后第14天,丁酸梭菌+Gln组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极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回肠绒毛高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的空肠绒毛高度差异不显著(P>0.05)。另外,除断奶后第7天空肠绒毛以外,丁酸梭菌+Gln组的小肠各段绒毛高度均比Gln组以及丁酸梭菌组有所增大。在断奶后第7天,丁酸梭菌+Gln组的空肠以及回肠隐窝深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Gln组的回肠隐窝深度也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在断奶后第14天,丁酸梭菌+GIn组的十二指肠与回肠隐窝深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并且丁酸梭菌+Gln组的回肠隐窝深度显著小于丁酸梭菌组(P<0.05)。总体看来,在断奶后第7天与14天,丁酸梭菌+Gln组小肠各段的隐窝深度与丁酸梭菌组以及Gln组相比,均有下降的趋势。在断奶后第7天,丁酸梭菌+Gln组的补体C4浓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断奶后第14天,Gln组和丁酸梭菌+Gln组的补体C3、C4浓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并且丁酸梭菌+Gln组的补体C3浓度显著大于丁酸梭菌组(P<0.05)。在断奶后第7天,各试验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在断奶后第14天,各试验组的溶菌酶活性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Gln组与丁酸梭菌+Gln组的SOD活性极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且显著大于丁酸梭菌组(P<0.05)。在断奶后第7天,丁酸梭菌组和丁酸梭菌+Gln组仔猪总抗氧化能力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丁酸梭菌组也显著大于Gln组(P<0.05),略大于丁酸梭菌+Gln组(P>0.05)。在断奶后第14天,各试验组的总抗氧化能力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断奶后各组仔猪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断奶后第7天,Gln组和丁酸梭菌+GIn组的血清AKP活性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略大于丁酸梭菌组。在断奶后第14天,各试验组AKP活性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其中,丁酸梭菌+Gln组的AKP活性相对于Gln组和丁酸梭菌组都有所增加,但差异不显著。本试验结果表明,谷氨酰胺与丁酸梭菌在仔猪日粮中具有正组合效应,比二者单独添加更有利于仔猪生长性能的提高。但要达到最佳组合效果还需进一步的研究以确定添加量。根据相关指标的测定结果,二者组合缓解了断奶应激造成的小肠黏膜损伤;促进了肠道有益菌增殖,抑制有害菌生长;并提高了非特异性免疫力。丁酸梭菌与谷氨酰胺可能是通过以上这些方面提高了仔猪的生长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