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观察浮针联合增骨汤治疗OVCF椎体成形术后残余腰背痛的临床疗效,分析并探讨浮针联合增骨汤治疗本病的机理,为临床医师治疗OVCF椎体成形术后残余腰背痛提供治疗方法参考和借鉴。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湖北省中医院被明确诊断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完善相关检查后,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存在残余腰背痛的患者,根据纳入、排除标椎,将符合标准的4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23例,对照组23例。在基础治疗之上,治疗组采用浮针联合增骨汤,浮针治疗隔日治疗1次,2周为一个疗程,治疗一个疗程,增骨汤治疗连续服用2周为一疗程,治疗一个疗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联合增骨汤,毫针刺法每天一次,5天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中间间隔2天,增骨汤治疗同治疗组。所有患者至少随访3个月,观察并记录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治疗后3月的VAS(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DI(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指数、SF-MPQ(Short-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疼痛量表。并于术后3个月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来评价患者的总体疗效。统计方法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全部研究数据的统计分析处理。结果: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变节段及两组脱落数等资料,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ODI评分、SF-MPQ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1周后,治疗组的VAS评分、ODI评分、SF-MPQ评分结果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的VAS评分、ODI评分、SF-MPQ评分结果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月治疗组的VAS评分、ODI评分、SF-MPQ评分结果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3月后总疗效结果表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治愈率为61%,显效率为21.7%,好转率为13.0%,无效率为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3%,治愈率为30.4%,显效率为34.8%,好转率为26.1%,无效率为8.7%。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985,P=0.047,P<0.05)。结论:1.浮针联合增骨汤疗法能有效减轻OVCF患者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的腰背痛,改善临床症状。2.浮针联合增骨汤疗法相比普通针刺联合增骨汤在治疗椎体成形术后残余腰背痛的早期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