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除专有名词、指示词+名词、限制性修饰语+名词等形式之外的其它各类名词短语的语义特征,包括指称特征和量化特征两方面。研究内容主要是这些名词短语在句法和语义方面的不同表现及其对应关系。研究的方法涉及话语表达理论、广义量词理论、(广义)映射假说、事态语义学等理论框架。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为引论,包括三个节次。第一节对所研究的汉语无定名词短语进行界定和分类;第二节阐述本文的基本观点和理论框架;第三节介绍全文的结构安排和各部分的主要研究内容。第二章主要讨论与无定名词短语的指称特征密切相关的几对基本概念,包括有指与无指、定指与不定指、实指与虚指、类指与个指等。应该说,现有文献中关于这些概念的讨论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尚无定论,本章所做的只是从中挑选出一些较具代表性的观点,尽量厘清这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为本文以后的讨论提供方便。第三章集中讨论汉语光杆名词短语的语义特征,内容包括光杆名词短语的类指、个指用法,类指算子的量化性质,光杆名词的基本语义及可能的语义解释等。我们的主要观点是:光杆名词的基本语义既可以看作是指称种类,也可以看作是表示性质。正是由于种类和性质可以相互转化,光杆名词短语既可以出现在论元位置,也可以出现在谓词位置。作类指解释的光杆名词短语主要出现在种类指称、特征概括、代表性种类指称等三种类指句中。句中光杆名词最终的语义解释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谓词的性质,一是光杆名词所处的句法位置。对恒常性谓词而言,其光杆名词主语倾向于作类指性解释,宾语则又根据谓词的不同性质有类指和虚指(或无指)两种可能;对瞬时性谓词来讲,其光杆名词主语倾向于是定指的,宾语则可以是不定指的。除句法位置外,句子的焦点重音等因素(包括自然焦点和对比焦点)也会影响光杆名词的语义解释。所有这些对光杆名词短语语义的影响都可以用我们提出的“(广义)话题普遍性假设”来统一解释。第四章对除光杆名词短语之外的其它各类无定名词短语可能的语义进行了讨论,内容包括广义量词理论对各类无定名词短语语义差异的描写,(广义)映射假说对无定名词短语句法-语义映射的解释,以及我们对无定名词短语各种可能语义的解释。主要结论是:一、无定名词短语的语义包括指称性和量化性两个方面,事态句和非事态句的区分是解释这两种语义属性的关键。二、所谓汉语主语、话题的定指或实指限制是就事态句中的弱限定词无定名词短语而言。三、主、宾语在句法位置上的不对称是导致汉语主语定指或实指限制的根源所在。四、情态动词在是否能够造就合格的无定名词短语主语句方面的差异,在更深层次上体现的还是事态句和非事态句的不同。五、由于弱限定词无定名词短语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也可以用作强限定词短语(如作为对比焦点带有对比重音),它们可以出现在事态句的主语位置,但这需要更严格的语境条件,语境必须能保证无定名词短语的所指具有有定性或实指性。同时,由于此时的限定词本身就是量化算子,无定名词短语在语义上既具有指称性,也更突显其量化性。第五章是用更多的语言事实来验证前面提出的一些基本假设。主要考察了汉语无定名词短语的主语限制和无定名词短语和“都”、“有”的同现规律两个问题。讨论发现:首先,汉语中含有无定名词短语主语的事态句的合格性取决于事态论元的受约束与否。对事态论元的约束,既可以是自身实指性程度很强的无定名词短语主语,也可以是句中的其它成分,它们的作用都可以用我们的“(广义)话题普遍性”假设来解释。其次,强限定词无定名词短语在大多数情况下必须和“都”同现,不能和“有”同现;弱限定词短语一般不能和“都”同现,在大多数情况下必须借助“有”才能出现在主语位置;限定词强、弱程度表现为中等的无定名词短语既可以和“都”同现,也可以和“有”同现,但“都”、“有”不能同时出现。第六章是结语,概括指出了本研究的主要创新和不足之处,对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