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回顾了国有股减持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分析了国有股减持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失败的原因,着重讨论了七大类减持方案的实施要点、注意事项以及优缺点。认为,国有股减持是一项涉及到多方面利益的活动,在方案设计时要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的确定是各种方案确立的关键。实际中的国有股减持价格可能随着方案的不同出现偏差,但是国有股所蕴涵的真正价值并不依赖于任何的实际方案,而是由外在宏观经济因素和上市公司经营质量决定的。
提出国有股的价值由净资产和期权价值组成,其中期权价值来源于国有股减持后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和市场环境的好转。首次指出,国有股是一种介于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之间的特殊资产,因此在对国有股的期权价值定价时,不能简单照搬金融期权的定价公式,而应该参照实物期权的定价方法建立定价模型。
回顾了实物期权理论的发展,特别强调了在将金融期权定价模型运用于实物投资领域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接下来,借鉴等待型实物期权的定价方法以国有股价值为基础资产,通过构筑无风险组合,建立起国有股的期权定价模型。
最后,设计了一个操作性强、简洁易懂又能兼顾多方利益的减持方案——“派送+发售“方案,并利用期权定价模型得到了公开发售的竞价底价。在运用定价模型时,把国有股的收益特征和交易成本等因素引入前面得到的定价模型中,使理论的定价模型更符合减持方案的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