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根本上说,民主社会和市场经济对公共受托责任的巨大需求促进政府会计在全球的迅速发展。我国预算会计改革也得到了政府部门及会计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大以及十七届三中全会也明确指出积极发挥财政职能,推进政府会计改革。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政府职能的转换,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政府防范财政风险的意识增强以及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的提高,使得我国现有的预算会计体系的缺陷和弊端日渐突出。现有的预算会计体系缺乏统一、规范的政府会计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体系,会计核算的内容无法反映公共财政的需求,不能全面真实的反映政府的资金运动以及无法提供完整的反映政府财务状况的财务报告,我国政府会计改革迫在眉睫。本文以公共受托责任、委托代理、公共财政和新公共管理理论为理论基础,首先界定了政府会计和预算会计概念问题,以及政府会计与预算会计之间不是替代而是并存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现行预算会计体系进行深入剖析,政府财政职能的转换、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提高以及国际环境的变化都促使了我国对现有预算会计进行改革。随后文章通过对美国模式、德法模式和英国模式三种典型的政府会计改革模式进行比较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总结其共同点及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可以借鉴的经验。最后,本文在深度剖析我国现行预算会计体系弊端的基础上,借鉴西方国家政府会计改革经验,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提出了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设想。一是构建我们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其中包括政府会计主体的调整、政府会计目标的优化、政府会计对象范围的扩大、政府会计核算基础的重新选择、政府财务报告体系完善等;二是在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基础上构建我国政府会计制度体系。即包含政府总会计制度和政府单位会计制度两个层面的会计制度以及其他特殊用途的政府会计制度的政府会计制度体系;三是在整合现有的预算会计体系基础上引入政府财务会计和政府成本会计,构建以政府财务会计为主干、政府预算会计和政府成本会计为枝叶的政府会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