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生产条件,也是人类发展最重要的前提基础。随着人口的剧增和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大量开采和不合理利用,土地污染和破坏的问题日趋严重。超量的外来人口涌向城市,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造成了城市土地系统的压力越来越大,一些城市的土地实际承载负荷能力已濒临或超越合理承载容量水平。因此,为了保障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实现人口、经济、社会与土地的协调发展,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论文主要研究土地综合承载力的评价和预测方法,并以河南省为例进行了应用。综合运用环境规划学、经济学、系统学等学科的知识,从生态系统整体出发,协调人口、经济、社会与土地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实现土地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不仅丰富了土地科学的研究工作,也为区域的土地承载能力提供了科学的计算方法,为城市的协调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意见。论文首先对土地综合承载力的理论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包括定义界限、国内外研究进展、目前存在的问题、面临的任务等。然后对土地综合承载力的评价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选定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价。综合考虑影响土地的各种因素,科学构建指标体系,并详细给出区域土地综合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对区域未来的土地综合承载力预测,则采用系统动力学和情景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研究。运用系统动力学工具Vensim软件建立人口—经济—环境—土地系统模型,并不断修正模型,逐步完善,待模型的有效性得到验证后才能使用。结合区域实际情况,设定情景模式,运用模型进行模拟分析。运行结果再采用现状评价的计算方法来对未来的区域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预测。最后以河南省为例,对河南省18个市的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了全面评价,并进行了空间分析和类型划分。然后选取具有代表性的3个市,设定4种发展情景进行模拟计算。通过对模拟结果对比分析,发现为提高土地综合承载力,建议城市今后的发展需要设定适宜的人口集聚规模,适度降低第二产业增长率,优化产业结构,同时加大环境治理力度,这样才能保证土地与人口、经济、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