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离子共掺杂型钡铁氧体毫米吸波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j_2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进入信息革命时代,全球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但是随之而来也带来很多负面影响,5G技术所应用范围为450MHz-6.0 GHz和24.25-52.6 GHz,一般雷达使用的频段为在空气中传输损耗小的空气窗口,其中火控雷达所使用的频段为35GHz,高性能毫米吸波材料亟需研究开发。钡铁氧体因为其自然共振存在巨大的磁损耗,所以是一种很有潜力的吸波材料。但是钡铁氧体在空气窗口35GHz不存在自然共振峰并且其共振峰单一不能够形成大范围的磁损耗,限制了其作为毫米波吸收材料的应用。本论文制备了V5+-Ni2+共掺杂钡铁氧体粉末BaFe12-xVxNixO19。共掺一种比Fe3+半径更大的Ni2+会对钡铁氧体造成晶格膨胀,可以抵消只掺V5+造成的晶格收缩,解决了单独掺杂V5+时无法增加掺杂量的问题。与只有V5+掺杂的钡铁氧体相比,V5+-Ni2+共掺杂钡铁氧体可以将钡铁氧体的自然共振峰的频率降低至31GHz,同时获得更宽的吸收带宽。当掺杂浓度x=0.6,匹配厚度为2 mm,钒镍共掺钡铁氧体的RL可达<-60 dB,吸收带宽可达8 GHz。并且通过掺杂离子浓度的调节可以使不同的钡铁氧体在3040GHz范围内有吸波效果。本文还使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V5+-Zn2+共掺钡铁氧体BaFe12-xVxZnxO19,解决了V5+-Ni2+共掺杂钡铁氧体制备过程中容易形成易挥发的Ni(CO)4的问题,并且Zn2+是非磁性离子,可以比Ni2+更好地降低钡铁氧体的磁晶各向异性场。研究了V5+-Zn2+共掺钡铁氧体掺杂量对钡铁氧体相结构、形貌、磁滞回线、电磁性能和吸波性能的影响,发现钒锌共掺可以降低钡铁氧体的磁晶各向异性场并生成多个Landé因子。当掺杂浓度为x=0.6时,自然共振峰可以移至28 GHz附近,当钒锌共掺钡铁氧体匹配厚度在3.3 mm时,反射损耗可以低于-68.3 dB,吸收带宽达到8GHz。当匹配厚度在3.04 mm时,吸收带宽可达到10.7 GHz,是适用于毫米波的良好吸波材料。
其他文献
一 1916年,年届18岁的田汉,正面临着一个重大的人生转折。长沙师范毕业后,田汉得到舅舅易梅臣的资助,负笈远游,东渡日本。易梅臣寄厚望于田汉,有诗赠曰: “西风无恙送征帆,
当下,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口译活动在各种国际盛事、大型国际会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交替传译的应用也更加广泛。为了克服跨文化交际产生的沟通障碍,增强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口译人员应当具备在口译实践中保证语篇的衔接与连贯的能力。因此,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实践意义。本文是模拟汉英交替传译形式的实践报告,选取纪录片《中国港口》为例,旨在翻译补偿理论的指导下,着重分析引起语篇衔接与连贯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
急性重症型胆管炎(acute cholangitis of severe type,ACST)病情危重、变化快、预后差,是良性胆道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病死率高达30%。而老年ACST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且老年人多存在其
目的观察经肩胛舌骨肌定位和运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的择期上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30例)通过肩胛舌骨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