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尼尔·波兹曼曾经从媒介形态学的角度提出过一个著名观点:电视媒介的娱乐本质使其不适合展示带有思想深度的内容,因此它所主导的文明形态完全不同于印刷媒介所主导的文明形态。这一论断似乎将书籍和电视放置在水火不容的二元对立境地,但仅就中国电视节目的历史和现状而言,不断涌现的读书节目似乎在以实践的方式回应着尼尔·波兹曼的观点。有基于此,本文将从媒介形态分析的立场出发,通过对不同时期的中国电视读书节目的历时考察,来分析电视媒介是如何发挥自身的形态优势来对书籍内容进行加工和再现的?电视媒介倾向于选取什么类型的书籍作为节目内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电视对书籍媒介呈现使用的电视语言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这些媒体实践的变化具有怎样的意义(如传承文明、普及文化等)?又受到了哪些结构性因素(如传媒体制、社会环境等)的制约和影响?在读书节目的生产和传播过程中,存在哪些值得肯定的成功之处和值得反思的不足之处?这些历史镜鉴能为读书节目未来的创新提供怎样的经验或教训?以上这些就是本文希望探讨的系列问题。为此,本文以媒介形态学的理论框架作为论述根基与脉络,采用案例研究和文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根据中国电视读书节目的发展阶段,将电视读书节目划分为“早期探索、从兴盛到式微、从衰落到复兴”三个时期,并分别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读书节目进行分析和阐释,全文各章节具体内容安排如下:“绪论”。说明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评述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案例选取的标准进行简要介绍。“第一章媒介形态学视角下的书籍和电视”。主要从媒介形态学的角度对书籍和电视进行相关的概念界定与理论梳理,并以尼尔·波兹曼关于电视“娱乐至死”的观点破题,首先从两者媒介形态上的差异来提出“电视上能否读书?”的理论假设,进而为下文从中国读书节目实践史的角度来回应这一问题埋下伏笔。“第二章昙花一现:中国电视读书节目的初步探索(1960-1996)”。主要通过对1960年至1996年间代表性电视读书节目进行诞生背景、主题内容和存在形态等向度的解读,以从媒介形态学的视角来评估读书节目所进行的早期尝试之意义和价值。“第三章从兴盛到式微:中国电视读书节目的曲折发展(1996-2004)”。梳理1996年至2004年电视读书节目的整体发展概况,并以这一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个案《读书时间》作为研究对象,对《读书时间》展开细致分析的同时,将它与同一时期其它读书节目做对比,并通过《读书时间》从创办到停播的遭遇折射当时电视读书节目的整体性命运。“第四章从衰落到复兴:中国电视读书节目的再度归来(2004-2018)”。对2004年至2018年间代表性的读书栏目(如《开卷八分钟》《一千零一夜》《朗读者》《一本好书》等)展开类型学意义的形态分析,并对这一阶段电视读书节目发展的新特点进行总结。“结语”。对论文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对未来电视读书节目的发展进行一些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