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总结和探讨邓悦教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用药规律和学术思想。研究方法:收集邓悦教授近3年间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门诊处方共175例,建立药物频次数据库,使用SPSS软件对数据库内记录药味采用频率统计,找出所有药味的出现频次、种类及高频药味;采用性味归经分析,标明数据库中药味的性、味、归经及功效主治的分布情况,采用聚类分析,揭示药味大致的聚类类别;通过上述方式方法挖掘邓悦教授临症开具处方的药物分类及用药规律,并试述学术思想。研究结果:(1)药物频数分析方法中共有邓悦教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病例175例,组方内中药药味出现频次共2704次,药物种类125次;高频药物为甘松、川芎、降香、黄芪、当归、远志、丹参、延胡索等。(2)性味归经分析中,数据库内药物涉及寒热温凉平五种药性种类,其中寒性药使用药物种类最多,温性药出现频次最多;数据库内药物涉及酸苦甘辛咸五种药味种类,其中甘味药使用药物种类最多,出现频次也最多,酸味药位于第二位;数据库内药物涉及肝(胆)、心(小肠)、脾(胃)、肺(大肠)、肾(膀胱)10类药物归经,其中入肝经的药物种类最多,入心经的药物出现频次最高。(3)高频药物聚类分析结果中,分类总数为14类,分别为解表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等,其中活血化瘀药、理气药、补气药依次为出现频次最高的药物。(4)聚类分析结果中,将数据库内高频药物因具体情况拟定分为四类,第一类为川芎、降香、黄芪、甘松;第二类为远志、当归、丹参、姜半夏、红景天、延胡索;第三类为生地黄、茯苓、瓜蒌、酸枣仁、党参、石菖蒲;第四类为薤白、黄连、赤芍、泽泻、肉桂、柴胡、白芍、麦冬、知母、枳壳、牡蛎。结论:通过对数据库内的处方药物进行统计学处理发现,邓悦教授认为痰瘀伏络为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发病机制,临证治疗时以益气化瘀、豁痰通络为主要治则,同时以气血为纲,开具中药处方时善用补气、补血、理气药,药味多为甘酸味、辛味药,即寒热并举、攻补兼施为主要特点,注重顾护人体正气,以益气化瘀、豁痰通络为主要治则,以制伏邪伏痰的学术思想清晰可见,一定程度上从客观数据的角度上揭示了邓悦教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