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孟子曰:“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是决定一个政权兴衰存亡的关键。当前中国社会风险加剧,群体性事件的频发反应民众对公共政策的不认可。因此,测量民众对公共政策的可接受性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试图构建民众对公共政策可接受性的评价指标,开发公共政策的可接受性测评工具,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研究一运用文献研究及访谈法,初步编制了由70题项构成的《民众对公共政策可接受性评价问卷》。随机选取953名被试,回收有效问卷810份,运用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最终确定包含29题项的《民众对公共政策可接受性评价问卷》。该问卷包含六个维度,分别为执行性、民生利益、社会公平性、语言表述、稳定性、符合国情。对最终保留的29题项进行信度检验,研究结果显示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0,各维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均在0.6以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问卷的结构效度,研究结果表明RMSEA为0.06,NNFI为0.94,CFI为0.95,各项拟合指数较好。本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研究二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公共政策可接受性的各层级评价指标赋予权重,指标权重由大到小分别是执行性、民生利益、社会公平性、语言表述、稳定性、符合国情,其权重数值分别是0.0905、0.3551、0.3352、0.0758、0.0996和0.0439。运用K均值聚类将民众对公共政策可接受性水平划分为高、中、低三级评价标准,以3.07和3.77为分界点,3.77-4.83为公共政策可接受性处于高水平;3.07-3.769为公共政策可接受性处于中等水平;1.34-3.069为公共政策可接受性处于低水平,结合划分标准得出本研究调查地区的公共政策可接受性水平处于中等水平。研究三通过对人口学变量分析发现民众对公共政策可接受性的特点,结果表明:(1)性别、民族、收入水平三个因素对公共政策可接受性及各变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2)年龄对公共政策执行性、民生利益、社会公平性、符合国情、稳定性差异显著,对公共政策语言表述和公共政策可接受性总分差异不显著;(3)不同居住地的被试在公共政策可接受性各维度及总分上差异均显著,居住在城镇及农村的被试公共政策可接受性水平偏高,居住在发达城市及一般城市的被试公共政策可接受性水平偏低;(4)文化程度对公共政策的执行性、社会公平性、符合国情及总分上差异显著,初中及以下的被试公共政策可接受性水平最高,高中/中专的被试公共政策可接受性水平最低;(5)职业对公共政策可接受性各变量及总分上差异显著,公共政策可接受性水平最高的是公务员,其次为事业单位,最低的为失业/无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