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理中未来应收账款转让的效力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36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融资需求旺盛,保理业务快速发展,实践中出现了将尚未实际存在但将来可能存在的未来应收账款进行转让,以便获得融资的保理合同。《民法典》在合同编分则设专章对保理合同进行规定,并将现有或将有应收账款纳入保理合同转让的标的,承认了未来应收账款的可转让性。而应收账款的具体含义我国法律法规并未规定,“应收账款”属于会计术语,但法学学者们对其含义有不同理解,不同于权利质押中的应收账款包括贷款债权,保理业务中的应收账款基于保理业务的独特性,不应包括因提供金融服务而形成的债权。允许未来应收账款的转让是商业效益价值在与安全价值的博弈中占领上风的体现,但并非所有未来应收账款均可转让,仍有必要针对未来应收账款转让的范围进行限定,强化标的应收账款的可识别性,结合比较法中对未来债权可让与性的规定和我国司法实践中对保理中未来应收账款转让的态度,以转让的未来应收账款具备合法性、真实性和相对确定性作为判断未来应收账款具备可让与性的标准。未来应收账款转让的效力中,保理合同当事人之间的生效时点关乎债权归属,对于债权转让的性质,准物权行为说将债权转让区分为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结合事前处分理论,无权处分在事后经过补正可产生有权处分的效果,即在未来应收账款实际产生时转让人的处分行为生效,应收账款由保理人取得,生效时点回溯至保理合同成立之时,即保理合同成立之时为未来应收账款权利移转的生效时点,以保护第一受让人的优先权。未来应收账款转让对债务人的效力,我国采取通知到达生效主义,适格的通知主体对债务人进行有效通知后,其转让才能对债务人发生效力。《民法典》在保理合同中明确了保理人作为通知主体的适格性,保理人可通知债务人,同时应附上必要凭证供债务人审查。未来应收账款的保理通知时间无须待未来应收账款实际发生,可在尚未发生时进行通知。根据不同的未来应收账款类型采取不同的通知方式,基础合同已订立的可采取一次性的概括通知的方式;基础合同尚未订立的须待每一笔未来应收账款确定后进行通知,采取多次通知的方式。未来应收账款转让对其他受让人的效力主要适用于多重转让的情形,《民法典》第769条规定了登记优先的优先权顺位原则,明确了保理业务中应收账款转让登记的对抗效力。保理人可在保理合同签订之时即在央行征信中心的应收账款质押登记系统进行转让登记。未来应收账款转让对其他受让人的生效时点以登记时为准,即转让登记后发生对抗效力。保理人通过登记不仅仅可以保障自身的优先权,还可通过查询债权人以往办理的登记情况,了解合同所涉应收账款是否已被转让或质押,更好的把握所涉保理业务的风险。保障针对未来应收账款的保理业务的交易安全、防范交易风险,最切实可行的是完善债权转让登记制度。当前应收账款转让登记是在央行的质押登记系统。完善登记可细化登记内容,区分现有和将有应收账款转让登记。简化登记手续和流程,使登记快捷、高效,同时注重对商业交易信息的保护,推行实名制注册,第三人查询信息须当事人协助,对登记信息实行有限度的公开,平衡交易安全和商业秘密保护。保理人在保理合同签订之前应履行审慎义务,未来应收账款尚未实际发生,对债权人、债务人的商业信用及经营能力要求更高,保理人要对保理融资方的营业数据、信用情况进行调查。在保理合同中约定追索权也对保理人利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若未来应收账款未能实际发生,保理人可依据保理合同主张保理融资方承担违约责任。
其他文献
思维导图是由Tony Buzan提出,上个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后来被广泛应用于教学的一种教学工具。通过文献研究发现,思维导图应用到教学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总结知识、构建体系。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软件绘制的思维导图逐渐增多,但大多是以静态形式出现,存在交互性差等弊端,难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本研究着眼于一款操作简单、功能强大的思维导图绘制软件——万彩脑图大师,结合高中生物学科知识的特点、
阅读教学像语文教学的马达,对语文学习的正常运转提供动力。阅读教学是教师达成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语文”即“语言、文字”,语言和文字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工具和媒介,学习语文必然要学习语言文字,然而浮于其表面的学习是片面的、不彻底的学习,教学应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一工具进而能在实际中做到自主灵活地运用,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功底,更好地为其学习和生活服务。本研究试图将阅读教学
安东尼奥·洛佩兹·加西亚是西班牙当代具象画家,在大众媒体盛行的今天,人们越加喜欢追求感官的新颖与刺激,传统的具象绘画走向了越来越边缘化的境地。洛佩兹所坚持的具象绘画拥有自己独具一格的表现手法,给予我们了解当代写实绘画提供了全新的经验和视角,带我们走出传统写实绘画“保守”的误区。在艺术家内心精神力量的驱使下,作品具有超越现实的非物质“真实”的品质。本文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对西班牙的艺术文化背景进行了
时空建构是艺术家们对艺术内部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有意识地、创造性地组织安排和建构时空的过程。时空建构是当代水墨画中至关重要的主题之一,本文对时空建构的视觉呈现进行分析,通过研究由不同形式观念而形成的个人风格,欣赏由构成要素与形式的组织结构而呈现的艺术品本身的视觉魅力。本文通过时空建构的角度,研究其不同的表现形态,梳理自己的创作脉络。论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是对绘画时空建构进行说明、界定,阐述时空的概
随着我国社会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英语口语能力尤其是交际会话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言技能的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应培养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和朗读能力;培养学生根据话题进行情景对话的能力;培养学生能与他人沟通信息,合作完成任务的能力。同时,鲁教版初中英语教材在附录部分介绍部分韵律知识并要求学生掌握。此外,初中英语韵律教学面临许多挑战,人机对话已经成为中考听说考
学位
乔治·莫兰迪是意大利甚至在世界艺坛上都具有影响力的优秀艺术家。莫兰迪的静物画作品对西方绘画艺术界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他的作品大多数都是以日常生活中一些非常平凡的瓶罐碗碟等物体作为主要的创作题材,再通过对画面形式和色彩的独到见解和表现,将创作题材和表现手法非常巧妙的结合在了一起。莫兰迪改变了西方传统绘画以人物作为主要创作对象为中心的艺术观念,就以静物画来说,莫兰迪也为西方以写实为主的传统静物油画创作
在中国画创作体系当中,儿童题材作为一种独立的创作内容,从古至今,一直存在于工笔画的创作之中。在中国美术发展进程中,儿童形象最初仅仅作为背景陪衬,出现在器皿、壁画、画像石、画像砖等艺术创作形式上。随着中国画创作技法的成熟和进一步完善,才作为专门的绘画题材在美术创作作品中大量出现。当今社会对儿童这一群体的关注更为普遍广泛,使得儿童题材绘画发展迅速,创作技法更加丰富,创作思想更加深入,创作形式更加成熟。
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1608-1674),是英国17世纪杰出的文学家、政论家、教育家,在社会的许多领域都作出过杰出贡献。本文在较为全面地考察了弥尔顿的诸多著作和相关史料的基础上,对弥尔顿的自由教育思想作了较为系统的探析。弥尔顿自由教育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学习广博的知识,特别是自然科学知识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而达到心灵与精神的自由。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冲破17世纪英国经院哲学的藩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听力,作为理解性语言技能,是学生进行英语学习不可忽视的重要技能之一。然而,听力教学在大多数英语课堂中一直备受忽视,传统听力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并不显著。在听力学习中,学生缺少与同学交流和讨论的机会,听力学习积极性不够,整体听力水平不高。学习共同体理论自上世纪以来就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并被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然而已有研究鲜少将学习共同体理论同英语听力教学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