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视唱练耳是以系统培养音乐听觉能力为教学目标的音乐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中对于音乐个要素的训练需要通过唱、弹、听、写、读或各种综合化的练习手段来习得并加以巩固。练习成为整个教学逻辑序列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论文以视唱练耳教学练习为研究对象,以“前期准备”与“后续练习”两个阶段的练习设计为研究内容。其中,笔者首次将教育心理学中“有意识的教学”的相关理论引入本学科,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以求从宏观上把握视唱练耳教学练习的设计方向,为全面实现课程目标而服务。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教学”要求教师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设计教学预案,进而判断问题、解决问题。本文基于以上观点,着重强调视唱练耳教师在把握整体课堂练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对象,设计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前期准备”练习中突出运用学习动机的理论提高练习的参与性、趣味性;遵循认知发展规律,探讨音乐感知手段的多元化。在“后续练习”中以设计培养应用型能力的练习为主,例如:采用即兴创作、改编等方式强化知识内容。注重对音乐能力的迁移训练。练习的设计在继承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强调合作学习在练习组织方式中的重要性。以小组讨论、合作创编等为主要途径。对这两个阶段的练习形式进行研究,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关注音乐学习的过程,尤其聚焦于音乐知识导入及延伸两个阶段的教学现象,从而进一步探讨听觉认知发展的规律;另一方面在这两个环节中渗透“有意识的教学”相关理论,可以为视唱练耳练习的设计提供方法论依据。视唱练耳是以系统培养音乐听觉能力为教学目标的音乐专业基础课。它同所有课程一样都存在对教学、学习者以及学习的研究课题。了解该理论,可以使视唱练耳教师有意识的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判断、解决实际教学中的一般问题,积极、能动地反思教学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总结视唱练耳教学的特殊规律,完善课堂教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