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输卵管性不孕(tubal factor infertility, TFI)常见的中医证型及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并探讨本疾病中医证型、中医体质与发病相关因素间的关系,中医证型与体质之间的相关性,为输卵管性不孕的辨证及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6年4月就诊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妇科病房及门诊中诊断为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流产次数等一般资料、中医证候、体质判定相关情况等。并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证候规范》、《中医妇科学》及王琦教授的关于体质九分法诊断标准对调查对象进行中医证型及体质的辨证分型。并将获得的原始数据录入Excel进行整理,选择SPSS 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本次调查126例TFI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如下:气滞血瘀型48.4%、肾虚血瘀型32.5%、痰瘀互结型11.1%、其它4.8%、湿热瘀结型3.2%。2.本次调查126例TFI患者体质分布为:阳虚质(19.0%)、气郁质(18.3%)、血瘀质(15.1%)、气虚质(12.7%)、平和质(11.9%)、痰湿质(7.9%)、阴虚质(7.9%)、湿热质(7.2%)。3.本次调查126例TFI流产史患者中肾虚血瘀(44.6%)>气滞血瘀(33.9%)>痰瘀互结(16.1%)>湿热瘀结(3.6%)>其它(1.8%)。盆腔炎患者中气滞血瘀(43.3%)>肾虚血瘀(23.3%)>痰瘀互结(20%)>湿热瘀结(6.7%)、其它(6.7%)。UU感染患者中气滞血瘀(52.2%)>肾虚血瘀(30.4%)>痰瘀互结(17.4%)。CT感染患者中气滞血瘀(37.5%)>肾虚血瘀(37.5%)>痰瘀互结(12.5%)>其它(12.5%)。4.本次调查126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证型判定为气滞血瘀患者中阳虚质占29.5%,气郁质占19.7%,血瘀质占14.8%;判定为肾虚血瘀患者中阴虚质占19.5%,血瘀质占14.6%,阳虚质占12.2%。结论:1.输卵管性不孕患者主要以阳虚质、气郁质、血瘀质三种体质类型分布为主。2.输卵管性不孕患者中以气滞血瘀及肾虚血瘀两种中医证型最常见。3.中医证型分布与流产次数、患者年龄有相关性,与是否合并盆腔炎、是否有支原体或衣原体感染之间无相关性。中医体质分布与流产次数、年龄、是否合并盆腔炎、是否有支原体或衣原体感染之间无相关性。4.输卵管性不孕患者中体质分布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相关性,两者相互影响。其中,气滞血瘀证中以阳虚质、气郁质、血瘀质三种体质分布为主;肾虚血瘀型以阴虚质、血瘀质、阳虚质三种体质分布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