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是对阿拉善双峰驼阴道蝇蛆病进行基础性研究,主要包括三部分:1、通过分析健康骆驼与患病骆驼血细胞数量变化来寻找与双峰驼阴道蝇蛆病相关的血细胞。2、将双峰驼人工感染阴道蝇蛆病,探究阿拉善双峰驼外周血清中细胞因子IL-4、 IL-10、IFN-γ、IL-2是否与阴道蝇蛆感染有关。3、进行双峰驼血细胞形态观察,阴道组织形态学观察。部分一:选取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鄂托克旗及苏尼特右旗四个地区驼群并随机采血。血常规数据分析发现各地区群体内各种血细胞患病组与健康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各地区间相比,患病组各细胞间存在差异显著情况多于健康组(P<0.05)。相对健康组,患病组中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所占白细胞总量的比例稍高,但差异不明显(P>0.05)。部分二:实验选取6峰12岁健康双峰母驼,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峰,将周期14天分为一期(感染前)、二期(发病期间)、三期(蝇蛆落地后),每天采集血液获得血清保存,于第4天对实验组人工感染蝇蛆。结果:数据分析发现对照组一期与实验组一期四种细胞因子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二期与实验组二期IL-10、IFN-7含量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含量较高,IL-4、IL-2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在第三期中,实验组IL-4含量较低,IFN-γ含量较高且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一、二、三期之间四种细胞因子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实验组IL-4含量一、二、三期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IL-10二期含量高于一期含量且差异显著(P<0.05),IFN-y二、三期含量均高于一期含量且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IL-2含量二、三期显著高于一期(P<0.05)。部分三:健康驼阴道绒毛面结构完整,无破损,存在较少游离细胞。患病驼病灶部结缔组织有较多增生及淋巴细胞浸润,绒毛面受损严重,且有较多游离的细胞,病灶部周围组织的绒毛面有受损但不严重,也存在较多游离的细胞。结论:双峰驼血液生理指标受地域影响较大,蝇蛆病会引起血细胞含量的轻微波动,但并不显著。阴道蝇蛆病对阿拉善双峰驼外周血清中IL-4含量基本没影响,但会使IL-10、IFN-γ含量升高,IL-2含量可能升高,在蝇蛆落地后IL-10含量会降低,IFN-γ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患病驼病灶部位有增生和淋巴细胞浸润并与病灶周围组织的绒毛面都存在较多量游离细胞,绒毛有不同程度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