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对标准钻孔第四系沉积物进行了系统的粒度分析、沉积水动力条件分析、沉积旋回性分析并结合前人资料进行了沉积相特征的分析。依据钻孔沉积物岩性特征、沉积旋回、沉积相分析等方法,综合标准钻孔和前人资料,论文制定了研究区岩石地层划分与对比方案,将工作区岩石地层划分为:全新统洪-冲积层(Qh),更新统上部会兴镇组(Qp3H),更新统中部陕县组(Qp2S),更新统下部三门组(Qp1S),此外,第四纪地层下伏地层为上新统凤凰镇组(N2F)。另外,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按粒度频率曲线特征、粒度概率累积曲线特征、粒度参数特征等几方面阐述了粒度特征和沉积环境意义。根据粒度曲线和粒度参数特征分析,结合野外钻孔岩性特征进行研究得出研究区早更新世晚期以来,沉积水动力条件自老到新经历了:Qp1S层段(中低能)→Qp2S-1层段(中能)→Qp2S-2层段(高能)→Qp3H-1层段(中高能)→Qp3H-2层段(高能)→Qh层段(低能)的变化。与此同时,本文也对研究区沉积相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总结。全新统冲洪积层(Qh):底界15.3m,沉积作用以洪积和冲积为主。更新统上部会兴镇组(Qp3H):底界81.05m,以灰色、黄灰色、黄绿色粘土、粉砂质粘土、泥质粉砂、中细砂为主,进一步划分为两个部分。Qp3H-1以河漫滩沉积为主,底界81.05m和Qp3H-2以河道沉积为主,底界43.75m。更新统中部陕县组(Qp2S):底界166.55m,以黄灰色、黄褐色、褐红色粘土、粉砂质粘土、泥质粉砂、细砂为主,进一步划分为两个部分。Qp2S-1以河漫滩沉积为主,底界166.55m,Qp2S-2河道与河漫滩沉积交替频繁,底界121.65m。更新统下部三门组(Qp1S):以灰绿色、黄灰色粘土、粉砂质粘土为主,含较多钙质结核层,钻孔深度195.65m(未见底)以河漫滩沉积为主,属河流沉积相中的河漫滩亚相。整体上,本研究区沉积相是以河流相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