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通过LASIK术后屈光回退的分析,探讨术后回退与术前屈光度、年龄、性别以及术后角膜中央厚度和眼轴长度变化等因素的相关性。2.探索高度近视患者LASIK术后屈光回退是否存在ZNF644蛋白基因突变,并定量分析ZNF644蛋白浓度变化是否与该高度近视程度存在相关性。进而确定该基因是否为高度近视患者LASIK手术后出现屈光回退的致病基因或相关基因,综合分析LASIK术后屈光回退的原因和相关因素,以期进一步提高LASIK术前的预测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1.从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视光中心选择2000年~2010年的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术患者病历,从中初步筛选出屈光度在-6.00D以上,电话联系患者于我院眼视光门诊复查,通过自动电脑验光仪(日本Topcon公司,KP-8100)对散瞳和小瞳验光结果的比较及眼压检查,角膜地形图检查,眼部B超等。2.运用单核苷酸突变基因型PCR-SSP快速检测方法进行ZNF644蛋白基因突变测定,提取高度近视患者的血液基因组DNA,根据已报道的ZNF644基因突变8个单核酸突变:S672G,I587V,R680G,C699Y,3’UTR+12C>G,3’UTR+592G>A,c.725C>T,c.821A>T,分别设计目的基因序列扩增引物进行引物延伸反应,将其PCR产物克隆到pGEM-TEASY载体,双硫代磷酸化修饰3’末端并偶联高保真聚合酶构成的基因突变敏感性分子开关,从而检测基因单核苷酸突变基因型。3选择其中108术后位复查的病人及108名正常人进行抽血,对患者血清进行ZNF644蛋白浓度测定。结果:1.回退度数与diff值4个指标及角膜中央剩余厚度:由于P值均大于0.05,没有相关关系。2.回退度数与:r=-0.0228,P=0.7470。无相关关系。3.术前近视度数与回退度数关系:r=0.2607,P=0.000。呈低度正相关,即术前近视度数越大,回退度数越大。4.眼轴长度与回退度数相关分析:r=0.2247,P=0.000。两变量存在低度正相关关系。即眼轴越长,回退度数越大。5.回退与性别的关系,性别之间t检验:t=1.717,P=0.087。性别之间的回退度数绝对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年龄和回退度数的关系:r=0.0248,P=0.000。两变量呈低度正相关关系。7.近视组ZNF644与正常组ZNF644的蛋白浓度t检验:t=7.600,P=0.000。近视组与正常组ZNF644蛋白浓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于P值均大于0.05,ZNF644蛋白浓度与术前近视度数,回退度数,均无相关关系。及屈光不正患者血液中ZNF644蛋白浓度明显增加,可能与屈光不正的发生密切相关,与术前近视度数,回退度数均无相关性。8.明确了I587V、S672G、3`UTR+592G>A,C699Y4个单核酸突变所在的基因序列以及其突变位点所在的位置,克隆出含目的突变位点的DNA片段,并且定点突变得到了相应突变位点的突变基因型,建立含有突变型基因引物的阳性对照与不含突变基因引物的阴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引物不能被延伸,无PCR产物,即没有扩增的阴性条带确为引物不配对所致,另外与突变模板不匹配时则不能延伸,与突变模板匹配时能延伸,有PCR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扩增条带清晰,即可检测单核苷酸突变基因型。并证实ZNF644蛋白基因单核酸突变与屈光回退无相直接的相关性。结论:1.对LASIK术后3~11年患者的回顾性研究发现可见屈光回退与术前屈光度数的高低、术后角膜中央厚度增加、年龄大小、瞳孔变化以及年龄有关,而与性别以及术后眼压的变化无关。2.屈光不正患者血液中ZNF644蛋白浓度明显增加,可能与屈光不正的发生密切相关,但与术前近视度数,回退度数均无相关性。3.通过对I587V、S672G、3`UTR+592G>A、3`UTR+12C>G4个突变所在的基因序列以及其突变位点的检测,证实ZNF644蛋白基因单核酸突变与屈光回退无相直接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