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是2009年两会关注的热点。贫困问题的解决与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息息相关。人民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政府应该注重公平分配,使公平与效率齐头并进。因此,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特别是贫困居民的生活质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随着我国政府“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等扶贫策略的实施,贫困现状已得到缓解。2007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显著下降,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3.1%,比1978年的67.7%下降了24.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3%,比1978年的57.5%下降了21.2个百分点。但是,我国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贫富差距有扩大的趋势,社会保障体制落后,覆盖面窄,使得贫困问题成为社会不和谐的因素。对贫困现状和根源的研究,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基础性工作,对于反贫困策略的制定和有效性的检验都是不可缺少的。本文首先从内涵和外延两方面阐述了贫困的概念,比较了国内外学者的观点。西方学者认为贫困不仅仅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缺乏,还是社会地位上的和感情上的缺乏,而中国学者主要是从食物、收入、基础设施等较低层次方面定义贫困。从贫困的识别来看,本文探讨了常用的贫困线测量方法,参照这些传统的方法,提出了一个测量贫困线的新思路,即将贫困线分为相对贫困线和绝对贫困线,这使得贫困线的测量更加合理。在贫困的度量上重点介绍了森指数及评价贫困度量方法的公理化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几种对森指数进行改进的贫困指标。其次,在实证分析中,我们依据湖南省、全国和其他6省的微观数据,应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法计算出贫困线。在计算FGT指数时,每个省份按照各自的贫困线得出FGT指数并进行比较。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湖南省城镇居民与其他省份居民比较,贫困率属于中等水平,但是收入差距大,而且返贫现象严重,这主要是受到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居民自身环境的影响。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政策意见,主要从完善社会保障、提高贫困居民的就业等方面改善贫困居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