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临床研究部分梨状窝鳞癌的临床多因素分析背景:梨状窝鳞癌具有较高的复发率、淋巴结转移率及死亡率。目前针对梨状窝鳞癌患者临床特点和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不多。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梨状窝鳞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5月~2003年11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头颈科收治的初治的梨状窝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组间比较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
结果:
1、本组46例患者的总死亡率及肿瘤相关死亡率均为52.2﹪,3年和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9.9﹪和48.61﹪。
2、16例(34.78﹪)发生复发,8例为原发部位复发;8例为颈部淋巴结复发;6例(13.0﹪)发生远处转移,其中肺转移5例(83.3﹪),骨转移1例。
3、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临床分期、T分期、手术切缘、有无发生淋巴结转移、有无术后复发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p<0.05;男性、病变晚期(Ⅲ期、Ⅳ期)、T分期晚期(T3、T4)、切缘阳性、发生淋巴结转移、术后复发者分别较女性、病变早期(Ⅰ期、Ⅱ期)、T分期早期(T1、T2)、切缘阴性,未发生淋巴结转移和无术后复发者预后差。
4、多因素分析显示: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术后复发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发生淋巴结转移及术后复发者预后差。
5、对手术切缘阳性和阴性组的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进行x<2>检验,手术切缘与术后复发呈正相关,p<0.05;与远处转移不相关,p>0.05。
结论:有无发生淋巴结转移及术后复发是影响梨状窝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发生淋巴结转移及术后复发的患者预后差。
第二部分临床实验部分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C/FLT-4的表达及其与梨状窝鳞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目的: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C/FLT-4在梨状窝鳞癌和切缘阴性粘膜组织中的表达,分析VEGF-C/FLT-4的表达与梨状窝鳞癌患者临床因素的相关性,探讨VEGF-C/FLT-4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1、收集1990年5月~2003年11月和2002年1月-2003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初治的46例梨状窝鳞癌患者(做实验组)和10例梨状窝鳞癌手术切缘阴性的患者(做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及石蜡块,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实验组梨状窝鳞癌组织和对照组切缘阴性下咽粘膜组织中VEGF-C/FLT-4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
2、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组间比较用Log-rank检验,各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采用x<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
结果:
1、VEGF-C 在梨状窝鳞癌和梨状窝鳞癌切缘阴性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7﹪和10﹪,p值<0.05,在癌细胞中主要为细胞浆内表达,染色深,而在阴性切缘组织中主要为细胞浆表达,染色浅或阴性。FLT-4在梨状窝鳞癌和阴性切缘组织中的阳性脉管均数分别为4.70±2.190和1.50±0.527,p值<0.05,FLT-4染色主要位于梨状窝鳞癌细胞周围的脉管内皮细胞的细胞浆内,而在阴性切缘组织中未见表达。
2、x<2>检验显示:VEGF-C 在梨状窝鳞癌中的表达强度与年龄、临床分期及有无发生淋巴结转移相关,p值<0.05;未发现其与性别、病理分期、T分期、手术切缘、有无远处转移相关,p值>0.05。
3、x<2>检验显示:FLT-4在梨状窝鳞癌中的阳性脉管数与年龄、有无淋巴结转移及VEGF-C表达强度相关,p值<0.05;未发现其与性别、病理分级、临床分期、T分期、术后复发及远处转移相关,p值>0.05。
4、单因素分析显示:VEGF-C在梨状窝鳞癌中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的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3.57﹪和83.25﹪,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36.73﹪和58.36﹪,阳性组较阴性组预后差,p值<0.05。
5、多因素分析显示:有无术后复发是影响梨状窝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结论:
1、VEGF-C在梨状窝鳞癌组织中强阳性表达,FLT-4在梨状窝鳞癌癌周脉管组织中强阳性表达。
2、VEGF-C的表达强度与FLT-4的阳性脉管数表达呈正相关,VEGF-C/FLT-4在梨状窝鳞癌中的阳性表达与该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3、VEGF-C在梨状窝鳞癌中的表达强度是影响该肿瘤预后的主要因素,但并未显示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