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纠正》是乔纳森·弗兰岑比较成熟的作品,描述了上世纪末兰伯特一家五口人在世界快速现代化发展和后资本主义时代即将到来之际的荒诞境遇。本文以罗洛·梅的焦虑分析理论作为切入点,分析对《纠正》中焦虑的呈现和思考。论文第一部分分析小说人物对客观世界中科技创新、消费社会扩张、人际关系断裂以及社会和自然环境整体恶化的抗拒;第二部分从内心层面分别剖析兰伯特一家五口人性格焦虑,条件焦虑以及不同程度的自我缺失,总结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纠正》是乔纳森·弗兰岑比较成熟的作品,描述了上世纪末兰伯特一家五口人在世界快速现代化发展和后资本主义时代即将到来之际的荒诞境遇。本文以罗洛·梅的焦虑分析理论作为切入点,分析对《纠正》中焦虑的呈现和思考。论文第一部分分析小说人物对客观世界中科技创新、消费社会扩张、人际关系断裂以及社会和自然环境整体恶化的抗拒;第二部分从内心层面分别剖析兰伯特一家五口人性格焦虑,条件焦虑以及不同程度的自我缺失,总结他们的焦虑模式;第三部分探讨人物在面对性开放、酗酒和药物成瘾、以及诚信危机时对当时社会道德谴责的恐惧;最后,第四部分着重分析焦虑在自我认知,追求幸福,创新思维等方面不可或缺的激励作用。通过综合分析作者发现小说中患有忧郁症的阿尔弗雷德和看似正常的家人都在忍受过度焦虑带来的折磨,并且每个人的焦虑原因各不相同;虽然小说人物来自外界、内心和道德方面的焦虑程度不同,但是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焦虑模式,而且这个模式基本上可以从人物在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平衡中寻求规律;同时根据罗洛·梅对焦虑双刃剑性质的探讨,作者也从两个方面对小说文本进行了进一步解读,充分认识到日常生活中焦虑的毁灭性和建设性的两翼,并相应的给出了在认识焦虑本质,应对过量焦虑以及有效利用适度焦虑等方面的建议。
其他文献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是行政处罚法确立的一项新制度,它是指将若干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集中起来,交由一个行政机关统一行使;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后,有关行政机关不再行使已经统一由一个行政机关行使的行政处罚权。该制度出台的目的,是要解决多头执法、职责交叉、重复处罚、执法扰民和行政执法机构膨胀等问题,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行政执法机制,提高行政执法的效率和
普里莫·莱维是意大利国宝级作家,作为二战时期大屠杀的幸存者,他将自己关于“奥斯维辛”的创伤记忆诉诸文本。在莱维的作品中不只重构了其真实的个人创伤经历,还观照了整个犹太群体的创伤经验,他在作品中对这一创伤经验的展示与反思能够同时兼具深度和广度。他用冷静的语调、敏锐的观察,对人性进行深刻地剖析。并且以文字为武器,试图使后灾难时代的人们认识到一个现实——灾难并未绝迹。因此,莱维的作品是极具意义和价值的。
祭祖是先秦最重要的社会活动之一,不仅涉及一个家族的发展过程,也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兴衰历史。《诗经》祭祖诗记录了周代贵族缅怀先祖、祈求平安乃至于统治邦国的重要过程,是研究周代祭祖活动的经典文献。研究《诗经》中的祭祖诗有利于探究周代文化状态,考察周代社会中的祭祖礼仪、政治理念和道德观念。 一般而言,祭祖典礼上所用乐歌属于祭祖诗的范围。同时,其他描写祭祖活动的诗歌也有助于还原先秦的时代风貌,应该也划在祭
三声连读变调一直是汉语音韵学研究的重点。国内外众多学者都曾对普通话或其他方言的变调现象进行了研究,通过运用调素论、优选论和韵律层级等理论,试图对不同的声调模式进行解释。 本文基于词汇音系学和韵律层级理论相结合的理论框架,旨在通过分析词汇和短语层面的三声变调现象,归纳出普通话三声连读变调的应用规则。词汇音系学提出音系规则可以运用在语法中的两个不同的部分,即词汇部分和句法部分,适用于对普通话三声变调
长期以来,新闻翻译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而现有新闻翻译研究要么只关注语言形式,忽略了背后发挥决定作用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因素,要么缺乏对这些因素有效的分析手段,因而其研究往往流于泛泛的描述。本研究以评价理论为分析框架,从态度、介入、级差和隐性评价四个维度入手,对《纽约时报》一年间(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的涉华报道及其汉译进行了分析,发现《纽约时报》涉华报道中的评价资源分布有以下特点:态度资源中
本篇论文将中国美籍作家严歌苓和苏丹作家阿布蕾拉的作品作平行比较研究,因为她们有相似的个人经历,并且都有对跨文化环境中受压迫的女性境况的深切了解。本文着重探究了两者作品中的共性,其中的女主人公经历了文化冲突,受到传统思想、父权统治及西方强权的多重束缚,于是她们的主体意识觉醒,对自身能力和文化身份有了更明确的认知和认同,她们从母国文化中得到慰藉与力量,部分角色在家庭和团体生活中,得到了他人的支持和认可
托尼·莫里森(1931- )和汤亭亭(1940- )都是当代美国的少数族裔作家。她们的作品中不乏对少数族裔以及整个人类种族的思考。通过独特的充满人文主义关怀的女性视角,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和汤亭亭的《孙行者:他的即兴曲》揭露了男性少数族裔面临的文化身份危机,对其族裔属性进行了新的探索,并借此为女性少数族裔发声,同时希望通过男性少数族裔的身份建构可以实现两性及族裔之间的和谐。 霍米·巴巴的“第三
“可能世界”这个概念最先是由十七世纪神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莱布尼兹提出的。他将这个概念应用在神学思想中,提出由于上帝是全知全能且至善至美的,他为我们创造的世界必定是所有可能世界中最好的一个。上世纪中期,西方逻辑语义学家们把“可能世界”的思想运用到语义研究领域,将其发展为可能世界语义学,以解决与模态断言相关的形式语义问题。20世纪70年代,文艺理论家把哲学可能世界理论应用到文艺理论中,为研究文学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