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聚焦隋代及唐前期莫高窟藻井图案,基于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和丝绸之路文化交流视野,通过对隋及唐前期莫高窟藻井形制、图案类型、造型演化、文化源流和语义变迁等专题研究,探求这一时期各阶段藻井图案特征和发展变化规律。第一至第五章将隋和唐前期藻井图案予以分期,结合各阶段之时代特征,分别从藻井形制、图案内容和类型变化等视角进行分组和比较,论述隋及唐前期藻井图案承前启后、由简入繁、融汇中西、吐故纳新之特征,探寻隋代瑰丽多变、唐前期雄浑华美风格形成的进程及影响要素。在第六和第七章将这一时期主要代表性图案置于世界工艺史和中国图案史之框架,综合各类历史典籍和文物史料,考察莫高窟图案之源流,论述隋唐莫高窟图案“兼收并蓄、胡汉杂糅”之精神,探寻其“亦中亦西”面貌背后蕴藏的多元文化基因。隋唐佛教艺术空前发展,随着佛教义理中国化及由此带来的开窟思想之变化,藻井审美意向也发生转化,文章从图案题材、审美思想两个维度研究隋唐莫高窟藻井意象从“建筑式”向“织物式”、从“宗教性”向“世俗化”的嬗变。文章以莲花纹、联珠纹、忍冬纹等图案为例研究隋及唐前期图案“外来”特征的退隐和“本土”特征的强化。初唐以降,莫高窟图案深受京洛影响,到开元、天宝时期逐渐与中原保持同步,文章结合莫高窟和中原各类工艺美术图案序列资料,解析宝相花和卷草纹的构成来源、结构类型及其发展的三个阶段,并予以分组和分型。本文同时将莫高窟图案与中原和广大西域地区的图案比较,通过具体案例比较论述莫高窟图案与不同地域图案的关联和差异。隋及唐前期的代表性图案如葡萄纹、石榴纹、忍冬纹、联珠纹、宝相花和卷草纹的来源、类型及其发展脉络亦为本文重点,文中分别统计、归纳和分型,由此辨析隋唐藻井图案的源流,并探析及其嬗变、融合、创新的具体表现方式。此外,文章对藻井边饰中的回纹、菱格纹、龟甲纹及垂角帷幔的意蕴和出典也予以释读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