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乡聚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城乡聚落空间发展不平衡、城乡孤立发展等问题制约着未来城乡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中,冀东南地区位于京津冀城市群的边缘,但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一环,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严重。京津两市对周边地区的极化效应远大于外溢效应,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县级行政区划密度高且普遍面临县域发展不平衡、城乡聚落空间体系畸形等问题、城乡聚落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严重制
【基金项目】
:
国家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支持项目:“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项目号:2018YFD11003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乡聚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城乡聚落空间发展不平衡、城乡孤立发展等问题制约着未来城乡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中,冀东南地区位于京津冀城市群的边缘,但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一环,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严重。京津两市对周边地区的极化效应远大于外溢效应,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县级行政区划密度高且普遍面临县域发展不平衡、城乡聚落空间体系畸形等问题、城乡聚落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区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且目前针对冀东南地区的县域城乡聚落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文章选取故城县作为冀东南地区县域城乡聚落的典型研究案例,基于多源数据和空间信息技术,对故城县的城乡聚落空间演进特征、演进规律、演进影响因素、动力机制和城乡聚落空间发展问题等进行分析,对未来城乡聚落发展趋势做出预测,提出城乡聚落空间发展和规划策略,并对冀东南地区其他县域城乡聚落的空间发展提供参照。论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第一部分是对国内外城乡聚落相关理论及研究动态和实践经验进行研究,剖析现有研究不足找到研究切入点,进而构建城乡聚落空间演进理论框架和多源数据技术方法体系。第二部分,基于多源数据的故城县城乡聚落空间演进研究,从县域空间范畴和重点聚落自身两个层次展开研究,其中,在县域空间范畴下的城乡聚落空间演进研究中,通过城乡聚落空间规模、空间布局和空间格局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城乡聚落空间规模演进分析聚落斑块在空间上呈现的规模大小和空间拓展等演进变化为优化县域聚落空间规模体系提供参照;通过聚落空间布局分析聚落在空间上的分布与配置,包括空间分布、空间密度、空间邻近、空间布局方向等变化,以更加科学的统筹城乡聚落空间布局;通过聚落空间格局分析县域聚落空间等级规模、空间体系、空间联系所呈现的结构模式等,为谋划城乡空间发展格局提供支撑。基于中心城区聚落自身空间的演进分析,从中心城区聚落的空间拓展和外部空间形态演变、中心城区空间功能演进、中心城区内部空间结构演进三个方面展开,详细研究空间扩展、空间形态、空间功能、空间结构等核心特征,为中心城区聚落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以更好的带动县域城乡聚落的的发展。第三部分,结合上述城乡聚落空间分析内容,剖析故城城乡聚落空间演进规律,从自然环境因素、历史文化因素、经济社会因素、区位交通因素和规划政策因素等方面分析城乡聚落空间演进影响因素,故城县城乡聚落空间演进的动力机制总结如下:自然环境是基础动力,经济发展是核心动力,城镇化是直接动力,区位交通是支撑动力,规划政策是引导动力。第四部分,根据上述研究内容,进一步分析城乡聚落空间发展问题并对城乡聚落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从优化聚落空间规模、统筹城乡聚落空间布局、谋划城乡空间发展格局三个方面提出聚落空间发展目标与路径。针对县域城乡聚落未来发展趋势和发展问题,提出空间发展和规划策略,为故城县以及冀东南地区的其他县域城乡聚落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和参考。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城市养老资源日趋紧张。另一方面日趋严重的乡村空心化问题呈现出乡村资源大量闲置浪费的问题,乡村内部发展动力不足。在此双重背景下学者提出利用老年人人力资源与乡村资源要素互补的“乡村生产性养老”理念,让老年人回归田园康养,同时利用乡村闲置资源,带动乡村产业发展。但是目前尚处于理论研究阶段,缺少进一步的设计研究。本文基于此理念进行研究,以福州城市老人为服务人群,白沙镇上寨村为
从历史上看,墓园从不同的角度诠释其所代表的文化对生命观的理解,展现人们对死后世界的思考。现代人们对生命的理解变得更加多元,但至少有一点是明晰的,如今人们不再仅仅关注逝者的丧葬事宜,也逐渐关注生者的情感,墓园的环境质量与精神内涵也因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借鉴欧洲、日本等多元文化的当代墓园设计,提出当代墓园设计策略。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实例分析,对多元文化视角下的不同葬式进行梳理,并对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日益严重,国内各大房地产、保险商业纷纷投资养老项目的开发,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养老综合体、养老改造和养老社区项目,这些项目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居家养老照顾不暇和机构养老床位数不足的问题,但这些项目总体来说还是以出售房产为主。在建筑设计的研究方面,在老年人在使用过程中对居住方面的需求、照料方面的照料需求,还存在不足。本研究选取天津市武清区石各庄镇的一处场地为设计对象,基于持续照料理念
现阶段全球灾害日益频发,其中尤以地震灾害造成的破坏最为严重,而城市空间和人口在城市高速发展过程中都呈现出较强的集聚性,这更增加了地震灾害发生时因建筑坍塌等导致的二次伤害风险。基于此,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选址作为灾前规划手段,其选址布局的合理性及科学性将直接影响灾时受灾人员避难疏散的效率及灾害影响。我国作为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其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却存在总体建设量不足、空间分布差异较大、选址目
波洛米尼作为17世纪具有革新观念的建筑师,在文艺复兴广博的建筑遗产复兴的基础上,突破传统规则的限制,不带偏见的吸纳过往不同潮流的优势传统进行创新。吸收哥特建筑的结构优势,借鉴人文主义时期空间模式,以几何图形为工具控制完成精妙的建筑创作。论文研究对波洛米尼成长过程的时代背景、社会因素、艺术环境、建筑活动风潮等方面加以解读,呈现影响建筑师艺术思想的、全面的背景框架。在此基础上开展针对建筑师个人作品的详
新世纪以来我国博物馆的建设迅速发展,博物馆数量不断增长,馆藏文物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参观人数也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博物馆的设计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当今的博物馆设计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过于注重外在表征,忽略内在意蕴,强调新奇怪异,忽略地域特征,随着全球化的到来,必须要明确地域性文化本身的独特性,在创新中体现出文化的特色。本研究从当前国内的地域性博物馆的设计案例出发,主要从基本特征,元素转译,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与生活方式多样化的背景下,人民的居住需求进入多元化发展阶段,而我国目前的居住建筑以商品住宅为主,存在功能单一、居住人群单一、户型空间固定不灵活等问题,这与当代人民的居住需求产生矛盾,批量化的住宅设计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满足人民多元的生活需求是居住建筑设计的主要问题,新型的居住建筑应具有提升居住舒适度,构建良好城市环境的意义。良好的城市环境需要丰富的城市功能,
我国乡村区域老龄化日趋严重,到2035年,乡村老年人口占比将达到40%。与城市相比,受制于社会经济条件限制,乡村老年人的生理健康水平往往面临更严重威胁。在人口老龄化与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提升乡村建成环境的健康性和宜居性已成为城乡规划的重要工作之一。明确乡村建成环境与老年人生理健康的影响关系是开展健康乡村建设的重要前提,但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与作用机制仍有待明晰。本研究通过对乡村建成环境的物质空间特征
近年来我国新型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大气污染问题已经给城市生态环境建设造成了巨大的治理压力,实现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共生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学术界热议的话题。气溶胶光学厚度(AOD)能代表区域大气污染状况。京津冀核心区是我国雾霾治理联动中的重要试点,本文以京津冀核心区为例,通过遥感反演2000~2019年的MCD19A2数据获得研究区AOD的时空变化,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别进行宏观
随着世界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危机日益严峻,城市作为自然与社会有机融合的生态系统,时刻面临多样化的灾害与扰动,城市在雨洪扰动下呈现极端的脆弱性。基于城市韧性理念的雨洪韧性概念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创新视角,构建科学的城市雨洪韧性评价体系,实现对城市雨洪韧性的精准认知并提出针对性的提升策略,对于实现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城市风险应对能力与治理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城市的雨洪问题,在分析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