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东县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北部,其海岸带位于南黄海辐射沙洲中南部,一直以来以宽阔的潮滩资源闻名。滩涂围垦是如东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为如东地区提供了大量的后备土地资源。近年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地矛盾问题日益突出,土地资源的短缺已经成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限制性因素。随着“海上苏东”战略的提出以及《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东海岸带地区滩涂围垦规模和开发强度都空前加大,景观类型和分布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海岸带生态系统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基于此,研究如东海岸带景观演变特征,分析其生态健康水平,对于如东海岸带资源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借助RS和GIS技术,对研究区1986年、1995年、2006年、2010年、2016年五个时期的遥感影像进行目视解译,得到各年份各类型景观分布数据。研究表明:30年来,如东海岸带地区景观类型和分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自然景观大量向人工景观转变。滩涂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向养殖塘、建设用地、耕地、围垦待利用地和人工水域景观转变,其中,养殖塘面积增加最多,其次是围垦待利用地,耕地和建设用地增加的面积相当,面积增加最少的是人工水域景观。从景观变化速率和驱动力来看,1986年到1995年,自然景观向人工景观转化的速度较小,这是由于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对开发滩涂资源的需求不大;1995年到2006年,自然景观向人工景观转化的速度加快,一方面“海上苏东”战略起到一定的作用,鼓励建设沿海经济带,受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大量开展围海养殖和滩涂围垦工作;2006年到2016年,人工景观向自然景观转变的速度达到最大,各种人工景观均大幅度增加,这是由于《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由于经济的发展,人地矛盾问题突出,沿海地区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分析各年份景观的变化可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围滩养殖、发展临海工业和旅游业、保障耕地占地平衡是如东海岸带地区景观格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力。借助PSR模型,构建适用于如东海岸带地区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确立生态健康等级标准,对各项指标进行无量纲处理,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赋予权重,计算如东海岸带地区压力、状态、响应三个子系统生态健康指数并对其合成,得出2006年、2010年、2016年生态健康综合指数分别为为0.643,0.581,0.466。近十年研究区生态健康水平下降明显,由健康水平转为亚健康水平。针对如东海岸带地区生态环境退化的趋势,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包括做好科学合理的规划;控制围垦规模和力度;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长效的管理机制;加强动态监测;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