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20世纪末国际贸易领域最为重要的特征就是出现了全球性的产品生产与协作。当前,产品内国际分工成为全球经济中最受瞩目的经济现象之一,这种新型分工正以其特有的形态影响着各参与国的生产与贸易模式、国际分工的地位以及国家福利等。通过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发展中国家的整体福利得到提升,贸易条件得以改善,并有利于推动其产业的整体升级,促进技术进步,对就业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产品内国际分工体系中,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新途径。
在当前产品内国际分工的新形势下,中国只有积极参与到这个国际分工与生产体系中,才能真正与国际接轨,并分享到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收益。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比较优势集中体现在劳动力供给与低成本上。因此,加工贸易是我国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重要方式。产品内国际分工背景下加工贸易的迅速崛起,对我国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及增加就业等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在产品内国际分工的新型国际环境下,我国的国际分工地位却一直固化于增值能力最低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上。从全球价值链来看,我国目前正处于世界生产价值分工链的最低端,加工贸易总体上处于在简单加工与组装阶段,增值能力有限、科技含量不高,且中间投入品当地采购率总体上偏低。由于我国的加工贸易“大进大出”的格局仍没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由此引发了我国贸易条件持续恶化的现象。
针对产品内国际分工背景下我国加工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应首先立足现实比较优势,着眼动态比较优势,实现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其次,从政府政策层面出发,要不断完善外商投资政策,推动关联产业发展,并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而从企业行动层面出发,要努力推进技术创新,促进加工贸易的技术进步,并且还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培育全球性竞争优势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