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大众媒介公信力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转型期媒介公信力的现实境况、制约因素及其建构路径。通过分析社会转型背景下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变迁对媒介表现和公众媒介认知的作用和影响,揭示媒介公信力发生的变化和受到的制约,并且对转型期大众媒介公信力的建设拟就可行的路径。通过研究,本文力图揭示转型时期各种社会力量对媒介场域的渗透,呈现媒介场域内多维力量的角力和斗争,以及媒介运作与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力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考察多维力量牵制下的媒介表现,还原转型时期中国大众媒介的角色扮演,通过对媒介公信力建设方略的架构,为政府、公众对媒介的理性运用,以及媒介自身的良性建设提供现实的参考依据。论文以市民社会理论中的政治—经济—社会三元分析模式为基本理论框架,运用理论分析辅以实证的研究方法,在对转型时期大众媒介公信力的现实境况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分析造成这一现况的动因,透析诸多社会因素对媒介公信的牵制和影响。本文理论路径的选择建立了研究媒介公信力的一个新维度视角,此外,通过“转型期”这一背景时期的选择,将媒介公信力的考察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有利于发现问题的本质和根源,更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办法。论文首先对中国的社会转型和社会转型下的媒介转型进行了简要追溯,介绍研究对象的考察背景,并且对中国社会转型期大众媒介公信力的状况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了媒介公信力的现实境况——媒介公信力整体水平不高;针对这一现状,结合中国社会的转型背景,论文对媒介公信力的制约因素进行了探讨,通过政治权威影响下的媒介话语权表达、市场经济转型中的新闻权力寻租和社会发展多元背景下的媒介认知嬗变三个方面探究媒介公信力受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论文对转型背景下媒介公信力的建构提出基于现实需要的措施和方略,包括从媒介外部进行的制度规约和社会支撑以及从传媒内部进行的专业建设,通过媒介内外的协商共建,在政府、媒介和公众之间建立起良性的互动机制,为媒介公信力的维护和提升提供切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