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种药物联合递送用于抗癌治疗是目前药剂学研究领域的热点。精氨酸脱亚胺酶(Arginine deiminase,ADI)是一种广谱抗癌酶,可以通过耗竭肿瘤部位的精氨酸诱导肿瘤细胞应激,进一步增强其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但是,ADI属于蛋白类药物,存在稳定性差和生物利用度低等不足。吴茱萸碱(Evodiamine,EVO)是一种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抗肿瘤活性较佳。但是,EVO属于BSC IV类药物,存在水溶性差和生物利用度低等不足。羧基化石墨烯(Carboxylated graphene,CG)是一种新型碳纳米材料,可以将激光能量转化为热能,产生光热疗效。CG也可用作载体材料,直接递送药物。本研究设计了一种能同时递送ADI、EVO和CG的线粒体靶向纳米粒(Arginine deiminase,evodiamine and carboxylated grapheme co-load mitochondrial targeted nanoparticles,AEGMN),希望能增强ADI的稳定性,提高ADI和EVO的生物利用度。第一部分HA-HPCD的合成。目的:合成HA-HPCD,为制备AEGMN提供载体材料。方法:参照文献报道的化学合成方法合成HA-HPCD,并通过红外光谱鉴定产物。结果:合成得到白色絮状产物,HA与HPCD连接后生成的酯键可在1720 cm-1处观察到。结论:成功合成了HA-HPCD。第二部分AEGMN的制备及理化表征。目的:制备AEGMN,考察AEGMN的理化性质。方法:薄膜分散法和搅拌法制备AEGMN,观察AEGMN的电镜形态,测定AEGMN的粒径、ζ电位、折射率、表面张力系数、粘度系数、最适温度、最适pH和Km等理化参数。结果:制备得到AEGMN,外观为黄棕色混悬液,透射电镜下呈均匀分布的类球形纳米粒。AEGMN的粒径为99.31?0.43 nm,ζ电位为-1.49?0.30 mV。AEGMN在25℃的折射率为1.3392?0.0002,液体表面张力系数为49.0845?0.6312 mN·m-1,动力粘度为1.3980?0.0033mPa·s。AEGMN的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为6.5。AEGMN的Km约为0.36?0.02 mmol·L-1,Vmax约为33.78?0.07μmol·L-1·min-1。结论:成功制备了AEGMN,AEGMN具有适宜的理化性质。第三部分AEGMN的体外稳定性考察。目的:考察AEGMN在体外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方法:将AEGMN分别放置于不同温度(4℃和55℃)、不同pH(5.59.0)、蛋白水解酶和血浆存在的条件下,处理一定时间后测定酶活性的变化。结果:AEGMN在不同温度(4℃和55℃)、不同pH(5.59.0)、蛋白水解酶和血浆存在的条件下的酶活性均高于游离ADI。结论:AEGMN可提高游离ADI的体外稳定性和催化活性。第四部分AEGMN稳定性增强的机制研究。目的:初步研究AEGMN体外稳定性增强的机制。方法:通过荧光实验考察AEGMN与游离ADI的荧光图谱、ADI与B-AEGMN膜的相互作用以及热处理前后AEGMN荧光强度的变化;凝胶电泳实验考察加热前后AEGMN的二聚体结构是否变化。结果:与游离ADI相比,AEGMN的荧光强度较低,光谱峰略有蓝移。B-AEGMN与ADI之间可能有结合,减少了ADI与FITC结合的位点,从而导致荧光强度减弱。AEGMN的热稳定性较游离ADI好。热处理前后,AEGMN和ADI的二聚体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AEGMN体外稳定性增强的机制可能是ADI与B-AEGMN膜间存在相互作用且B-AEGMN膜对ADI具有封装保护作用,该作用可以维持和促进ADI的有效构象,提高其稳定性和催化活性。第五部分AEGMN药代动力学的初步研究。目的:考察AEGMN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通过尾静脉注射AEGMN、游离ADI和游离EVO,在预设时间点取血,测定ADI活性和EVO浓度,计算药代参数,分析AEGMN与ADI或EVO在大鼠体内的药代行为差异。结果:AEGMN的AUC(0-t)约为游离ADI的1.28倍,MRT(0-t)约为游离ADI的1.06倍;AEGMN的AUC(0-t)约为游离EVO的2.89倍,Cmax约为游离EVO的3.50倍,Cl较游离EVO明显降低。结论:AEGMN提高了ADI和EVO的生物利用度,改善了ADI和EVO的药代动力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