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技术进步,各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服务业(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1990年世界产业结构的状态是第一产业占5%,第二产业占34%,第三产业占61%。到2003年这一比例为4%、28%和68%。2003年高收入国家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71%,中等收入国家为54%,低收入国家为49%。这就是说,世界国民财富的创造主要依赖于服务业。目前,发达国家已经进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而中等发展程度的国家也在从工业经济社会向服务经济社会过渡。另外,低收入国家则是在第二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第三产业也在逐渐提高其比重。经济服务化是整个社会主产力水平提高的必然结果。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双顺差”格局,顺差规模不断扩大,2005年为2238亿美元,当年经济增长50%以上来自净出口的带动。国际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显著。与此同时,我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剪刀差问题以及服务贸易连年逆差的现状也引起了大家的极大关注。1978年至今服务业(第三产业)为我国GDP的贡献从20%上升到2004年的33%(2005年全国经济普查上调为41.5%),不仅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落后于中低收入国家。我国服务业长期以来的缓慢增长不仅影响了我国的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由此导致的十几年来的服务贸易连续逆差也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和服务贸易竞争力。因此,如何提高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首先回顾了国际服务贸易的基本理论;接着分析了世界主要国家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历程,从中抽取并借鉴国外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成功经验;在分析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其成因做了进一步的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