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工流动就业是我国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伴随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进程而出现的一个社会现象。由于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以及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弱势地位,农民工的权益保障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本文将以近年来局部地区出现的民工短缺现象为引子,探讨农民工进城就业过程中面临的政策性就业歧视,并尝试性地从政府的角色定位出发,为缓解民工短缺现象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第一部分简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模型与现实选择。在对发展经济学中关于劳动力转移的两个基本模型进行简要评述的基础上,回顾了国家政策对农村劳动力从最初的限制流动到允许流动,再从控制盲目流动到规范流动和实施有序化工程,直至实施城乡统筹就业的整个过程。第二部分探讨了民工短缺现象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背景。描述了在我国劳动力供给总量继续增长的情况下,民工短缺现象所呈现的区域、行业和群体特征,并将导致民工短缺的直接原因归结为工资待遇偏低、权益缺乏保障、供需结构失衡以及流向的多元化等几个方面。第三部分是关于民工短缺现象的经济理论分析。根据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介绍了在从城乡之间的二元劳动力市场格局逐步演变为城市内部的二元劳动力市场的过程中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的大体情况,探讨了城市劳动力市场对农民工制度性排斥的特征和农民工遭受就业歧视的成因及其影响,并透过民工短缺现象,审视我国的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问题。第四部分是为解决民工短缺现象提出的若干政策建议。首先,明确统筹城乡就业上的政府责任,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改善农民工的就业环境;其次,从农民工的迫切需要和实际可行出发,逐步推行工伤、医疗、养老和救助等社会保障项目,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最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引导城乡人口合理有序流动,实现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基本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