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希腊医学之父Hippocrates强调:病,药不可治时用铁(针或刀)治;铁不治时用火治;火不治时,该病无法可治。我国明代医家李梃在其著作《医学入门》中写到:“凡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由此可见针灸疗法,尤其是灸法在中医药学中的地位。但是步入近代以来,随着“重针轻灸”的趋势,灸疗的临床阵地逐渐萎缩,同时,灸疗的科学研究滞后也是影响其在全世界推广的重要因素。
本项目利用可对分级强度和分级面积刺激发生规律性应答反应的脊髓背角会聚神经元和延髓背侧网状核全身异觉异位会聚神经元作为研究的模型,来探讨生理/病理状态下不同面积和不同强度温度热灸对会聚神经元的量-效激活反应,以期阐明最佳热灸刺激参数、热敏化腧穴是否在病理情况下导致了致敏、热敏化腧穴效应以及热灸法作用的神经科学调节机制,进一步提高灸疗疗效并为其理论的科学化提供一些实验依据。
1材料方法
实验选用雄性成年Sprague-Dawley(SD)大鼠,重220~320g,用乌拉坦(urethane,1.0~1.2g/kg)腹腔注射麻醉。采用钨丝或玻璃微电极胞外记录单细胞放电。
实验分两大部分进行,在大鼠脊髓和延髓分别记录神经元的单细胞自发放电活动,对直结肠扩张(colorectaldistension,CRD)的反应以及热灸对CRD诱发的反应的影响。在脊髓背角记录到的神经元检查其外周感受野对机械刺激(包括触刺激、vonFrey触觉反应敏感度、齿镊夹皮刺激),观察它们的感受野分布范围、感受野大小,量化反应的性质及反应的强度。观察不同面积和温度的热灸感受野和非感受野穴位对CRD引起的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在延髓记录到的神经元检查其对全身各部位的机械刺激、电刺激等的反应,同样观察这些神经元对直结肠扩张刺激的反应。随后观察不同面积和温度的热灸对CRD引起的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观察长时间CRD(>5min)前后,两种神经元对不同参数穴位热灸的反应,以观察穴位的热敏化效应。
内脏伤害性刺激采用直结肠扩张法,将长约5~6cm的气囊经肛门插入直结肠,插入的深度约为4cm。内脏伤害性传入由插入直肠内的气囊充气超过20~50s造成CRD,检验的直结肠压力一般控制在80mmHg左右(≥40mmHg为伤害性刺激)。
2结果
2.1脊髓水平的实验结果
在脊髓水平的实验中,于53只SD大鼠的腰1-3节段共记录到137个神经元,其中广动力型神经元(WideDynamicRangeNeuron,WDR)115个,该类神经元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其他类型的神经元22个。大多数WDR神经元在实验开始时没有自发背景活动,偶见单个的或簇状的放电,放电频率很低。
在10个WDR神经元观察的80mmHg直结肠扩张(CRD)刺激引起的神经元的反应,刺激后与刺激前的空白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表明来自同神经节段的内脏伤害性强度的传入能明显激活背角神经元。这类神经元对感受野的非伤害弯毛刺激、轻压刺激发生轻微的激活反应,也对各种伤害性强度的机械刺激如夹皮等发生明显的激活反应。
我们在CRD引起脊髓WDR神经元稳定激活的基础上,观察了体表非感受野(以“承扶”穴位为中心)不同参数的热灸对CRD引起的神经元激活反应的影响。当刺激温度为40℃和42℃时,无论刺激面积多大,热灸对CRD引起的WDR神经元的激活反应都没有产生任何影响。
当刺激温度为44℃时,大部分面积的热灸刺激对CRD引起的WDR神经元的激活反应都没有产生影响,只是在刺激面积直径为3.5cm时,热灸对由CRD引起的WDR神经元的放电反应有抑制作用(P<0.05)。
当刺激温度为46℃,刺激面积直径为1.0cm和1.5cm时,热灸刺激对CRD引起的WDR神经元的激活作用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46℃-φ2.0cm的热灸对CRD所引起的WDR神经元的激活反应抑制率为20±2.45%,与对照相比有差异(P<0.05)。46℃-Φ2.5cm组合热灸的抑制效应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46℃-Φ3.0cm组合热灸的抑制效应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与前两种刺激组合类似,46℃-Φ3.5cm组合热灸的抑制效应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46℃-Φ4.0cm组合热灸的抑制效应与对照相比有差异(P<0.05)。
我们发现当刺激温度为48℃,刺激面积直径为1.0cm时,热灸刺激对CRD引起的WDR神经元的激活作用没有影响。当刺激面积直径达到1.5cm时,48℃的热灸刺激开始出现抑制作用。48℃-Φ1.5cm和48℃-Φ4.0cm组合热灸的抑制效应与对照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当刺激面积直径为2.0、2.5、3.0、3.5cm时,4个组合的48℃热灸的抑制效应与对照相比均有极显著的差异(P<0.001),说明在这几种刺激参数下,热灸有非常好的抑制内脏疼痛的作用。
50℃-Φ1.0cm组合的热灸对CRD引起的WDR神经元的激活作用没有影响。
50℃-Φ1.5cm组合的热灸对CRD所引起的WDR神经元激活反应的抑制效应与对照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当刺激面积直径达到2.0cm~4.0cm之后,我们发现50℃的热灸对CRD引起的WDR神经元的激活反应都有非常明显的抑制作用。50℃-Φ2.0cm、50℃-Φ2.5cm、50℃-Φ3.0cm、50℃-Φ3.5cm、50℃-Φ4.0cm组合热灸的抑制效应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但是我们把48℃-Φ2.0cm、48℃-Φ2.5cm、48℃-Φ3.0cm、48℃-Φ3.5cm四个组合分别与50℃-Φ2.0cm、50℃-Φ2.5cm、50℃-Φ3.0cm、50℃-Φ3.5cm相对比发现,50℃的热灸对CRD诱发的WDR神经元的放电反应的抑制作用并不比48℃的热灸所产生的抑制作用更强,各组之间相比较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52℃-Φ1.0cm组合同样没有抑制作用。当刺激面积直径为1.5cm时,我们发现,52℃的热灸可以使CRD对WDR神经元的激活反应从16.75±3.18spikes/s下降到热灸时的9.58±3.21spikes/s,抑制率为39.21±3.15%,与对照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52℃-Φ2.0cm、52℃-Φ2.5cm、52℃-Φ3.0cm、52℃-Φ3.5cm、52℃-Φ4.0cm抑制率分别为44.78±1.35%、50.21±3.15%、52.78±5.35%、47.78±5.35%、51.78±5.35%。以上五个刺激组合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同样,我们把52℃-Φ2.0cm、52℃-Φ2.5cm、52℃-Φ3.0cm、52℃-Φ3.5cm四个组合分别与50℃-Φ2.0cm、50℃-Φ2.5cm、50℃-Φ3.0cm、50℃-Φ3.5cm相对比发现,52℃的热灸对CRD诱发的WDR神经元的放电反应的抑制作用也没有比50℃的热灸所产生的抑制作用更强,各组之间相比较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把48℃-Φ2.0cm、48℃-Φ2.5cm、48℃-Φ3.0cm、48℃-Φ3.5cm四个组合分别与52℃-Φ2.0cm、52℃-Φ2.5cm、52℃-Φ3.0cm、52℃-Φ3.5cm相比较也发现52℃的热灸对CRD诱发的WDR神经元的放电反应的抑制作用也没有比48℃的热灸所产生的抑制作用更强,各组之间相比较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而在观察体表感受野(主要是以“承扶”穴为中心)的不同参数热灸对CRD引起的脊髓背角WDR神经元激活反应的影响我们发现:
46℃-Φ1.5cm组合的热灸对CRD的激活反应没有任何影响。而46℃-Φ2.5cm组合则使得WDR神经元从单纯CRD时的15.46±3.22spikes/s再增加2.15±1.49spikes/s。与热灸前的单纯CRD相比有差异(P<0.05)。46℃-Φ3.5cm组合则使得WDR神经元从单纯CRD时的18.21±2.14spikes/s再增加3.21±2.12spikes/s,与热灸前的单纯CRD相比有差异(P<0.05)。
48℃-Φ1.5cm组合的热灸可以进一步增加CRD的激活反应,WDR的放电从热灸前的12.35±2.54spikes/s增加为16.57±3.65spikes/s,统计学结果表明,与热灸前的单纯CRD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而48℃-Φ2.5cm和48℃-Φ3.5cm组合则分别使得WDR神经元从单纯CRD时的13.78±2.53spikes/s和17.82±5.23spikes/s再增加5.15±2.14spikes/s和8.14±1.24spikes/s,此二组合与热灸前的单纯CRD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01)。
50℃-Φ1.5cm组合的热灸可以进一步增加CRD的激活反应,WDR的放电从热灸前的13.14±2.74spikes/s增加为15.17±2.65spikes/s。而50℃-Φ2.5cm和50℃-Φ3.5cm组合则分别使得WDR神经元从单纯CRD时的11.78±1.57spikes/s和12.82±3.25spikes/s再增加4.85±3.24spikes/s和6.20±1.56spikes/s,此二组合与热灸前的单纯CRD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01)。
为了探讨脊髓上中枢在介导热灸对内脏伤害性反应影响的作用,本实验观察了脊髓化前后热灸对CRD引起的WDR神经元激活反应的影响。在脊髓T1-2节段剪开椎板,暴露脊髓。
在可逆转的急性冷冻脊髓化前的对照实验中,80mmHg的CRD引起背角WDR神经元的激活反应强度可达11.81±1.56spikes/s,而在急性脊髓化情况下,同样强度的CRD则引起神经元激活到14.28±1.23spikes/s,两者的差别显著(P<0.05),说明脊髓上中枢在完整情况下对内脏伤害传入存在下行性抑制作用。在脊髓化前的对照实验中,我们记录到的20个腰髓背角WDR神经元被80mmHg的CRD激活的反应强度为11.81±1.56spikes/s,此时记录神经元的对侧非感受野主要以“承扶穴”为中心所施加的热灸对CRD的这种激活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CRD引起背角WDR神经元的激活反应下降到4.24±1.12spikes/s,抑制了60.57±4.26%(P<0.001)。
但在用生理盐水碎冰块置于暴露的胸髓造成可逆转的急性脊髓化后的5~10min内,80mmHgCRD引起的脊髓背角WDR神经元的激活反应强度可达14.28±1.23spikes/s,此时给予非感受野区热灸对CRD激活反应的抑制作用几乎完全消失,WDR神经元对CRD的激活反应强度仍然达到14.02±3.21spikes/s,与热灸前的效应无统计学的差异(P>0.05)。
去除冷冻胸髓的冰块,用脱脂棉吸干脊髓的冰水,代之于灌注38℃左右的石腊油,5~10min后可基本恢复脊髓的正常功能。此时再给予动物非感受野与脊髓化后相同参数的热灸,我们可以看到对CRD激活的WDR神经元反应的抑制作用又可重新显现,并可逐步恢复到急性脊髓化前的对照水平。
为了研究腧穴敏化前后不同参数热灸对WDR神经元激活强度的差异,阐明热敏化腧穴是否在病理情况下导致了致敏以及其致敏的强度,我们观察了长时间给予大鼠伤害性CRD造成内脏损伤前后不同参数热灸对WDR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参照前面的实验结果,我们选择了部分组合的热灸来进行此部分实验。40℃-Φ1.0cm在内脏损伤前后对WDR神经元的活动基本都没有影响:40℃-Φ2.0cm在内脏损伤前没有激活WDR神经元,而在长时间CRD后则可以使之激活,热灸前后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40℃-Φ4.0cm热灸组合的结果与40℃-Φ2.0cm类似,长时间CRD结束之后再给予大鼠热灸刺激可使得WDR神经元的反应显著增加(P<0.05)。但是CRD后的40℃-Φ2.0cm和40℃-Φ4.0cm两个组合的热灸对WDR神经元的激活作用之间相比较则没有显著差异(P>0.05)。
当刺激温度为44℃时,三种刺激面积的热灸在CRD之前都不能激活WDR神经元。而在长时间的CRD刺激之后,。44℃-Φ1.0cm组合热灸引起的WDR神经元激活反应是对照组的106±2.61%,二者有明显差异(P<0.05),与CRD前的热灸效应相比,二者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44℃-Φ2.0cm组合的热灸引起的WDR神经元的激活反应是对照组的107±1.83%,统计学结果显示二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同样与CRD前的热灸效应相比,二者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44℃-Φ4.0cm组合的热灸引起的WDR神经元的激活反应是对照组的114±1.34%,统计学结果显示二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与CRD前的热灸效应相比,二者也存在显著差异(P<0.01);但是我们发现,44℃-Φ1.0cm与44℃-Φ2.0cm两组的热灸效应之间相比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是44℃-Φ1.0cm与44℃-Φ2.0cm两组分别与44℃-Φ4.0cm组相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随着刺激面积的增大相同温度的热灸在内脏损伤后对WDR神经元的激活作用是逐渐增强的。
当刺激温度为48℃时,48℃-Φ1.0cm的热灸在CRD之前能轻微地激活WDR神经元,但是与背景放电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长时间的CRD刺激之后,48℃-Φ1.0cm、48℃-Φ2.0cm、48℃-Φ4.0cm三个组合的热灸均能使WDR神经元产生兴奋性反应。48℃-Φ1.0cm组合引起的WDR的激活反应是CRD前对照组的111±2.21%,统计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48℃-Φ2.0cm组合的热灸在CRD之前引起的WDR神经元的激活反应是空白对照组的112.3±2.21%(P<0.01),在CRD之后48℃-Φ2.0cm组合的热灸可以使WDR神经元放电增加为对照组的123.3±2.34%,统计学结果表明二者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01),而CRD后热灸对WDR神经元的激活反应与CRD前热灸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48℃-Φ4.0cm组合的热灸在CRD前引起的WDR神经元的激活反应是空白对照组的111±3.31%,统计学结果显示二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而在CRD之后48℃-Φ4.0cm组合的热灸可以使WDR神经元放电增加为对照组的127.1±1.25%,统计学结果表明二者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01),而CRD后热灸对WDR神经元的激活反应与CRD前热灸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1)。
2.2延髓水平的实验结果
在48只SD雄性成年大鼠的延髓背侧共记录到105个神经元。其中延髓背侧网状亚核(SubnucleusRcticularisDorsalis,SRD)神经元共89个,三叉神经脊束核神经元16个。鼠全身各部位的阈上电刺激(2msduration)均可激活SRD神经元。所有的SRD神经元不对任何形式的非伤害性刺激(如声、光、和本体刺激等)发生反应,对全身伤害性范围内的机械刺激(如有齿捏夹皮)、48℃的热水刺激等均发生明显的激活反应。我们的实验中在8个SRD神经元观察了80mmHg直结肠扩张(CRD)刺激引起的神经元的反应,神经元从背景活动的2.85±1.72spikes/s增加到10.53±3.81spikes/s,增加率是背景活动的202.1±5.89%。如下图所示,80mmHgCRD刺激后与刺激前的空白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表明内脏伤害性强度的传入能明显激活SRD神经元。
我们发现当CRD引起稳定的SRD神经元的放电反应之后,40℃-Φ1.0cm、40℃-Φ1.5cm两种组合的热灸对CRD的激活反应都没有任何影响;40℃-Φ2.0cm、40℃-Φ2.5cm、40℃-Φ3.0cm三个组合的热灸可以使得SRD神经元的激活反应进一步轻微增加,但是统计学的结果表明这三组与对照组相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当刺激面积直径达到3.5cm和4.0cm时,我们可以看到热灸刺激可以进一步增加SRD的已有的激活反应增加率分别为11±5.12%和10.21±3.56%,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但是40℃-Φ3.5cm与40℃-Φ4.0cm两组刺激对SRD的激活反应之间对比则无差异(P>0.05)。
与40℃的结果类似,当刺激温度为42℃时,42℃-Φ1.0cm、42℃-Φ1.5cm两种组合的热灸对CRD的激活反应都没有任何影响;42℃-Φ2.0cm、42℃-Φ2.5cm、两组组合的热灸刺激可以使得SRD神经元的激活反应进一步轻微增加,但是与对照组相比这种增加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刺激面积直径达到3.0cm、3.5cm和4.0cm时,我们可以看到热灸刺激使得SRD神经元在CRD激活反应的基础上分别增加为10.56±4.32%、9.38±4.58%和9.27±3.94%,这三组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42℃-Φ3.0cm、42℃-Φ3.5cm与42℃-Φ4.0cm三组之间对比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
当刺激温度达到44℃时,44℃-Φ1.0cm和44℃-Φ1.5cm组合的热灸对CRD引起的SRD神经元的激活反应没有显著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44℃-Φ2.0cm热灸组合可以使SRD神经元在CRD激活反应的基础上增加10.25±2.14%,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再增大刺激面积,44℃-Φ2.5cm热灸组合使SRD神经元在CRD激活反应的基础上增加19.12±3.12%,44℃-Φ3.0cm组合可使SRD神经元在CRD激活反应的基础上增加18.52±3.24%,44℃-Φ3.5cm热灸组合使SRD神经元在CRD激活反应的基础上增加22.85±2.45%,44℃-Φ4.0cm的热灸使SRD神经元在CRD激活反应的基础上增加20.14±1.45%。统计学的结果表明以上四组的热灸对CRD的激活反应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
当刺激温度为46℃时,46℃-Φ1.0cm和46℃-Φ1.5cm组合的热灸对CRD引起的SRD神经元的激活反应同样没有影响。46℃-Φ2.0cm、46℃-Φ2.5cm、46℃-Φ3.0cm、46℃-Φ3.5cm和46℃-Φ4.0cm热灸组合分别可使SRD神经元在CRD激活反应的基础上增加19.86±2.54%、20.38±4.45%、24.85±1.54%、20.55±4.25%和21.27±2.51%。统计学的结果表明以上五组的热灸对CRD引起的SRD神经元的激活反应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
当刺激温度升高为48℃时,48℃-Φ1.0cm组合的热灸能够使对CRD引起的SRD神经元的激活反应进一步轻微的增加,但是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上差异。而当刺激面积直径达到1.5cm以上之后,六个组合的热灸刺激均可抑制由CRD引起的SRD神经元的激活反应。48℃-Φ1.5cm和48℃-Φ2.0cm热灸组合分别可以使SRD神经元在CRD激活反应的基础上下降20.34±5.31%和25.85±4.54%,这两组的热灸后的SRD反应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48℃-Φ2.5cm、48℃-Φ3.0cm、48℃-Φ3.5cm和48℃-Φ4.0cm四个组合的热灸使得SRD神经元在CRD激活反应的基础上分别下降41.31±3.21%、39.25±1.28%、42.57±4.10%和42.85±2.41%。统计学的结果表明以上四组的热灸刺激对CRD的激活反应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01)。
当刺激温度升高为50℃时,50℃-Φ1.0cm组合的热灸能够明显抑制CRD引起的SRD神经元的激活反应,可使其放电下降18.68±3.71%,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50℃-Φ1.5cm、50℃-Φ2.0cm、50℃-Φ2.5cm、50℃-Φ3.0cm、50℃-Φ3.5cm和50℃-Φ4.0cm热灸组合可以使SRD神经元在CRD激活反应的基础上分别下降36.1±4.31%、46.23±5.32%、56.22±4.23%、52.52±2.32%、51.25±3.54%和46.57±6.12%,统计学的结果表明以上六组热灸刺激对CRD引起这类神经元的兴奋性反应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01)。
当刺激温度升高为52℃时,52℃-Φ1.0cm组合的热灸也能够明显抑制CRD引起的SRD神经元的激活反应,可使其放电下降17.24±3.57%,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当刺激面积直径达到1.5cm以上之后,六个组合的热灸刺激均可抑制由CRD引起的SRD神经元的激活反应。52℃-Φ1.5cm、52℃-Φ2.0cm、52℃-Φ2.5cm、52℃-Φ3.0cm、52℃-Φ3.5cm、52℃-Φ4.0cm六个组合的热灸分别可使SRD神经元在CRD激活反应的基础上下降40.67±3.12%、51.74±4.52%、50.57±4.58%、52.82±3.57%、47.82±1.52%、49.87±3.22%,统计学的结果表明以上六组热灸刺激对CRD引起这类神经元的兴奋性反应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01)。
由以上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当刺激温度较低时,尤其是低于普通人体的痛阈45℃时,来自内脏的伤害性传入易化了来自体表的热灸的传入信号,导致SRD神经元的进一步激活;而当热灸温度达到伤害性范围内时,来自体表的热灸信号对内脏的伤害性传入产生了抑制作用。
为了研究热敏化腧穴致敏前后不同参数热灸对会聚神经元激活强度的差异,阐明热敏化腧穴是否在病理情况下导致了致敏以及其致敏的强度,首先观察给予大鼠单纯热灸刺激所引起的SRD神经元的反应;之后停止热灸,待细胞放电基本恢复后,给予大鼠持续5min以上的伤害性CRD刺激,观察SRD神经元对长时间单纯CRD刺激的反应,之后停止CRD,等待10min左右,待细胞放电基本恢复后,再给予大鼠与CRD前刺激强度相同的热灸刺激,观察SRD神经元的反应。我们的实验结果如下:
参照前面的实验结果,我们选择了部分组合的热灸来进行此部分实验,首先观察了40℃的三种热灸组合(40℃-Φ1.0cm、40℃-Φ2.0cm、40℃-Φ4.0cm)对SRD神经元的激活效应。我们发现这三种组合的热灸在CRD之前都不能激活SRD神经元。如前所述,CRD能够很好地激活SRD神经元,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而当长时间CRD结束后,我们发现再次施加40℃-Φ1.0cm组合热灸,SRD神经元的反应有轻微增加,但统计学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并无差异。而40℃-Φ2.0cm热灸组合在CRD之后则可以使SRD神经元的反应显著增加(P<0.05)。40℃-Φ4.0cm热灸组合的结果与40℃-Φ2.0cm类似,长时间CRD结束之后再给予大鼠热灸可使得SRD神经元的反应显著增加(P<0.05)。但是CRD后的40℃-Φ2.0cm和40℃-Φ4.0cm两个组合的热灸的激活作用相比较,二者没有显著差异(P>0.05)。
当刺激温度为44℃时,三种刺激面积的热灸在CRD之前都不能激活SRD神经元。而在较长时间的CRD刺激之后,三个组合的热灸均能使SRD神经元产生兴奋性反应。44℃-Φ1.0cm组合引起的SRD的激活反应是对照组的108±1.21%,二者有明显差异(P<0.05);44℃-Φ2.0cm组合的热灸引起的SRD神经元的激活反应是对照组的112±1.13%,统计学结果显示二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44℃-Φ4.0cm组合的热灸引起的SRD神经元的激活反应是对照组的113±2.34%,统计学结果显示二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但是44℃-Φ2.0cm与44℃-Φ4.0cm相比二者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当刺激温度为48℃时,48℃-Φ1.0cm的热灸在CRD之前能轻微地激活SRD神经元,但是与背景放电相比二者没有差异(P>0.05),而在较长时间的CRD刺激之后,三个组合的热灸均能使SRD神经元产生兴奋性反应。48℃-Φ1.0em组合引起的SRD的激活反应是CRD前对照组的110±0.21%,统计学结果显示二者有明显差异(P<0.05);48℃-Φ2.0cm组合的热灸在CRD之前引起的SRD神经元的激活反应是空白对照组的112±1.13%,统计学结果显示二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而在CRD之后48℃-Φ2.0cm组合的热灸可以使SRD神经元放电增加为对照组的124±1.45%,统计学结果表明二者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而CRD后热灸对SRD神经元的激活反应与CRD前热灸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48℃-Φ2.0cm组合的热灸在CRD之后引起的SRD神经元的激活反应是空白对照组的116±0.35%,统计学结果显示二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而与CRD前的热灸效应相比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
3结论
本项研究系统分析了体表热灸感觉传入和内脏伤害性传入在脊髓水平的背角会聚神经元、延髓背侧网状亚核发生的相互作用,得出结论如下:体表特定参数的热灸能够很好地抑制内脏伤害性反应。只有当温度和面积都达到一定的水平时,热灸的这种抑制作用才最明显,但不是面积越大、温度越高热灸的抑制作用越好,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我们认为刺激温度在46~48℃范围内,刺激面积直径在2.0~3.0cm范围内就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从抑制的强度来看,在脊髓背角水平抑制效应最大,而在延髓水平则稍低。这些结果表明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在热灸的镇痛效应中承担了不同的角色。
内脏伤害性传入活动可以易化相应节段的体表部位的传入反应,引起相应体表穴区热敏化。这种现象不但与牵涉痛机制有关,同时也对中医针灸学理论“以痛为腧”和“穴位”实质的认识提供了有价值的科学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