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在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wenhong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光农业作为中国近些年新兴的产业,是一个可再生的持续活动,国外已有很长的发展时间,但中国才刚刚起步。观光农业园以农业观光为经营特色,不仅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也会间接的带来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也会从多方面给旅游业带来良性发展前景。虽然我国各个地区已经建成了多种多样的观光农业园,但大都以农家观赏、赏花采果、棋牌、垂钓等方式为主,而茶文化在农业观光园运用方面的研究和利用屈指可数。茶文化作为一种起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其在现实中的文化渗透对我国的文学、建筑和园林领域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农业观光园实践中,将茶文化作为造景要素应用到景观设计中,在给园区增加了更多旅游特色的同时,也拉近了人与抽象文化的距离,这种新颖的设计手法促进了农业观光园经营方式的转变,逐渐迎合大众的多方面需求。本研究从茶文化和农业观光园两个层次去探讨茶文化在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通过文献归纳法对茶文化和农业观光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国内外一些经典案例,分析茶文化在农业观光园的具体表达,并研究总结其相关理论和发展概况。对茶文化进行解读及内涵研究,包括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茶文化的影响与价值,开发现状、传播途径,研究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和利用对策等。对农业观光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包括一些相关概念,农业观光园的景观类型,空间设计,以及在设计中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原理等,对其规划设计形成一个系统的研究思路。在理解茶文化和农业观光园内涵的基础上,将茶文化应用到农业观光园中,解读茶文化在农业观光园中的作用,探讨茶文化与农业观光园融合的方式、原则及意义等,并提出相应的应用步骤。通过几个层面分析茶文化和农业观光园的关联度,总结茶文化在农业观光园中的表达途经,主要有:(1)通过茶树和其它植物的科学配置营造自然优美的茶景观,如三生石广场、观光茶园、棋艺茶社区、茶浴足疗馆、茶博馆等。(2)通过趣味活动的举办和特色茶食点心的制作体现茶文化,如文化大舞台的茶艺、茶礼表演,茶文化知识节的举办,唱茶歌、吟茶诗和猜茶谜的参与活动,制茶体验中心学习茶叶和含茶化妆品的制作,观光茶园特色茶叶采摘活动,抹茶蛋糕、冰淇淋、抹茶粉和含茶饮料的出售,生态餐厅中特色茶叶佳肴的烹饪等。(3)通过细节刻画,将茶元素融入到具体的景观小品和功能设施中,如采用茶叶纹样刻画地面铺装,茶文化的地雕设计,休息长廊的茶系色彩,廊柱和廊顶上有关茶诗词和茶演变历程的描绘,园内照明灯、坐凳、垃圾桶及指示牌的茶文化元素的添加及形象构造。最后,将理论联系实际,探讨茶文化在农业观光园中的具体表达,指导阜阳市西湖镇茶文化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同时也为今后茶文化农业观光园提供更多的设计思想和指导案例。
其他文献
本文从安全要求、电磁兼容要求、能效要求以及环保要求4个方面介绍了我国照明电器出口欧盟所面临的主要技术性贸易措施,以供相关生产、贸易企业参考,旨在减少欧盟技术贸易壁
目的观察不同时期、不同亚型偏头痛患者血浆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的变化,探讨偏头痛的发病机制。方法将227例偏头痛患者分成偏头痛发作期组(A组,n=98)和发作
本文界定了微课及动画型微课的概念,分析了ADDIE教学设计理论,基于ADDIE模式对动画型微课的设计与开发进行了详细论述,阐述了基于ADDIE模式的动画型微课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以
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正式生效。这一事件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里程碑,同时也是中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里程碑。本文对SDR进行了简介,并围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3月接受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和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的胫骨远端骨折106例患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整套制度安排,把公司治理结构分为单边治理模式和共同治理模式,分析了各种模式的特点和相互之间的转化,并认为:任何类型的公司治理模式都有其自身的经济效率
结合工程实例,论述了在建筑地下结构施工中,分施工段提早拆除基坑支撑梁的施工方法。该方法按照基坑围护的受力情况划分施工段,及时完成支撑梁下底板或楼板的混凝土浇捣,在该
对单模光纤的开关特性进行了分析和计算 ,得出了色散光纤中不仅存在开关信号延迟的结果 ,而且开关速度将受到限制 .给出了计算色散光纤及色散补偿光纤开关时间 (上升时间或下
制备了一种新型铁与活性炭毡复合材料,应用于芬顿反应降解水中污染物亚甲基蓝染料。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对亚甲基蓝染料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另外,该研究对溶液中pH和H2O2浓
从病原、流行规律、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方面对猪传染性脑脊髓炎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