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对外贸易获得了迅猛发展,尤其是出口贸易,规模和速度快速增长,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004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第三大贸易国。2002年至2006年,中国出口贸易已经连续5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在出口贸易高速增长的同时,也给我国带来了巨大压力,贸易争端频繁出现。由于市场扭曲的存在,我国经济并没有完全享受到出口贸易高速增长带来的福利增长,而是在出口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诸如出口产业的过度竞争和出口企业的低价竞销问题、出口商品的结构偏低问题、出口市场过于集中问题等,这一系列问题导致出口贸易高增长的同时没有带来高效益。基于对中国出口贸易效益的担忧,本文运用扭曲理论、过度竞争理论和“贫困化增长”理论分析了出口贸易的过度竞争和“贫困化增长”陷阱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国出口贸易增长的现状和中国的贸易条件分析,以国民福利的标准判断中国面临“贫困化增长”陷阱。中国的贸易条件表现为价格贸易条件恶化、收入贸易条件表面改善,实质面临恶化的可能,要素贸易条件恶化的特征。由于出口价格指数的不断下降和进口价格指数的上升,价格贸易条件呈现恶化趋势。中国价格贸易条件的恶化表明国民福利的损失,收入贸易条件的改善来源于出口数量的高速增长。从出口贸易增长的结构分析看到,虽然我国出口商品中制成品占了绝大多数比重,但是出口商品结构仍旧以低附加值的低技术制成品和劳动密集型制成品为主,这不仅导致了出口贸易效益的低下,而且由于这种商品需求弹性小,市场需求趋于疲软,出口数量增长对收入贸易条件改善的空间有限。如果收入贸易条件改善所带来的福利增加不足以弥补价格贸易条件恶化所导致的福利损失,就会导致真正意义上的“贫困化增长”。本文研究了“贫困化增长”陷阱的形成机理:市场扭曲导致了出口产业的过度竞争,市场扭曲和过度竞争导致了出口企业的低价竞销,而低价竞销直接导致了贸易条件的恶化,进而面临“贫困化增长”陷阱。市场扭曲是“贫困化增长”陷阱的宏观形成机理。中国作为一个处于经济转型阶段发展中的贸易大国,扭曲表现得尤为突出,特别是与经济体制转型有关的市场扭曲,这是与一般市场经济所不同的。本文把扭曲分为三类,一类是内生性扭曲,一类是政策引致性扭曲,一类是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体制性扭曲。内生性扭曲是经济发展阶段不可避免的,如与市场机制发育有关的市场扭曲;政策引致性扭曲是要尽量避免的,因为它会导致价格的失真和一系列扭曲;而体制性扭曲是最难消除的,这需要对体制不断深化改革。过度竞争是“贫困化增长”陷阱的中观形成机理。市场扭曲不仅可以直接导致面临“贫困化增长”陷阱,而且可以通过扭曲导致的过度竞争间接导致面临“贫困化增长”。除了根源于市场不完善的内生性扭曲外,更大部分源于政策引致性扭曲和体制性扭曲。出口企业的低价竞销是“贫困化增长”陷阱的微观形成机理。低价竞销行为导致了贸易条件的恶化和国民福利的损失,最终导致面临“贫困化增长”陷阱。市场扭曲是中国面临“贫困化增长”陷阱的根源,消除扭曲是避免“贫困化增长”的关键,直接针对性原理是消除扭曲的首要原理。适当调整贸易发展战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培育市场体系,从过度竞争到有效竞争;调整奖励性贸易政策,从出口奖励到出口管理,则是中国走出“贫困化增长”陷阱的有效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