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真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探析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dhy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阎真的小说以当代知识分子作为考察对象,他的作品以书写社会真相而引发广大关注和研究。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知识分子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他们在利益与欲望中徘徊、挣扎、反思。阎真创作的四本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作品《曾在天涯》、《沧浪之水》、《因为女人》、《活着之上》把握住了时代的走势,深刻细致地反映了当代知识分子坚守与迷失的这一形象特征。本论文主要围绕这四本小说作品,通过对四本作品的文本解读,对阎真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进行探讨。旨在今后的研究中结合理论更加全面深入的研究阎真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达到对其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的深刻理解。  全文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即绪论、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结语。其中,绪论部分,主要阐述本论题研究背景以及本论题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总结阎真小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不足之处;第一章主要探讨阎真所著的四本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系列《曾在天涯》、《沧浪之水》、《因为女人》、《活着之上》,详细分析每本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特征,即坚守与迷失,并根据知识分子形象在《曾在天涯》、《沧浪之水》、《因为女人》和《活着之上》的不同处境,将知识分子形象划分到异域海外、官场、女性知识分子和学术场进行分析;第二章主要研究阎真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的历史境遇,即悖论式情境与精神困境,其中包括《曾在天涯》中高力伟面临的异域文化悖论,《沧浪之水》、《活着之上》中池大为、聂致远所面临的价值悖论以及《因为女人》中柳依依面临的爱情悖论,并详细阐释了知识分子陷入精神困境的根源及反思;第三章主要研究阎真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的文学史意义,其中包括阎真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写作特点以及对“孤独者”形象的继承和变化;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归纳,站在综合视角得出结论,使文章内容得以深化。
其他文献
《武鸣壮族民间故事》是一本用壮语、汉语、英语三种语言文字撰写的,口语性很强的壮族民间故事集,是为数甚少的壮语散文文献,可以较真实的反应武鸣壮语的语言特点。本文从接
本研究以现代汉语哺乳动物类名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161个哺乳动物类名词进行穷尽性统计研究,探讨现代汉语基本层次范畴词汇的提取方法,并进而对现代汉语基本层次范畴词汇的主要
<正>当前,我国不少高职院校都建立了计算机专业实训模式,此举在改善专业教学质量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是高职教育中的一大创新。但是,现阶段该模式并不完善,其中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