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2006年财政部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公允价值站上了中国经济这个大舞台,同时由于公允价值的特殊性,它的出现聚集了亿万人关注的目光。会计准则的一次历史性变革,能够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是正向还是负向,学术界就此早已开始了激烈的争论,而伴随着美国经济危机的爆发及其世界性蔓延,在发达国家已经趋于成熟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2014年,财政部新发布了第39号会计准则,该准则的亮点即是规范了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提供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应用指南及操作规范。这也是是我国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之路上的重要一步。公允价值计量的广泛使用,对某些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列报产生了重大影响,进而也对会计信息质量有所影响。在众多的会计信息中,盈余质量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可以作为决策过程中的关键性参考。也因此,探究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盈余质量信息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变得十分必要。本文采用规范性分析与案例相结合的研究方式,首先回顾了了公允价值和盈余质量的基本理论,并将二者结合起来,对以往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与盈余质量关系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归纳。然后,选取了哈投股份作为案例对象进行具体的分析,通过财务指标体系和相关模型两方面对其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的盈余质量进行了评价。本文最后的研究结论如下:不可否认,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反应盈余质量信息的相关性、及时性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收到市场环境、投资者素质等等因素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为盈余操纵提供了空间,反而增加了企业的风险。因此,探求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如何正确评价企业的盈余质量,进一步改进公允价值的运用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