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放置在上海城市公共空间的雕塑作品为研究对象,在现场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大量案例描述和阐释,探讨上海城市雕塑的不同内容的文化指涉、形式意义及其对于空间场所的功能营造与存在问题的分析。本文通过现场调研、问卷咨询等方式,考察上海13个行政区的城市雕塑建设现状,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整理、统计分析等方法展开对上海城市雕塑的具体分析和研究。内容概括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以实地考察搜集的大量现场资料的基础上,展开上海城市雕塑的内容、形式和空间营造的研究。通过对考察资料的归类分析,上海城市雕塑有四类主题内容:历史纪念类、民俗风情类、市民生活类和社会文化类;三种表现形式:具象写实、变形变相、抽象概括;五种功能空间场所的营造:政治空间、商业空间、文化空间、生活空间、休闲空间。文章从实际案例出发探讨不同类型城市雕塑的内容和形式,分析指出不同形态雕塑的背后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意义和内涵,以不同功能空间的划分探讨城市雕塑的空间营造问题。第二部分是以现场调研和问卷咨询为基础,通过对回收的调查资料的统计,从受众角度分析市民对上海城市雕塑的具体看法和意见。以问卷调查形式展开的研究和分析是最能代表普通市民意见的一种形式,城市雕塑是放置于公共空间的具有公共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艺术作品,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分析指出市民对于城市雕塑的真实感受和切身体会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第三部分是结合实地考察资料、问卷调查,发现上海城市雕塑中存在的问题并展开对存在问题的探讨和分析。文章以城市雕塑产生的过程为依据,以大众文化理论为指导,探析城市雕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背后的社会原因,分析指出问题雕塑产生的背后既有客观的历史局限性原因,也有城市管理者、艺术工作者在创作城市雕塑时的主观因素,是一个综合原因。城市雕塑不是一个纯艺术的概念,在研究不同具体问题时运用艺术学、社会学及相关大众文化理论和方法,展开多角度、多方面的调查研究。以现场调查搜集的资料和数据为基础,通过理论的探讨和分析,初步了解上海城市雕塑的存在现状和面貌概况。通过分析研究,可以看出,城市雕塑已逐渐成为人们塑造城市社会文化的重要手段,是以艺术为载体,实现大众主人翁意识的有效方式。提高市民大众的参与度,重视发挥大众“自立营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实现普通公众对于城市雕塑建设的话语权将会是解决城市雕塑存在问题的一个主要手段和未来城市雕塑发展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