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5月我国第一次推出以沪深300股指(CSI300)为标的跨市ETF基金,CSI300 ETF面世,我国金融市场终于具备了两个同时以同一指数为标的的金融衍生产品:CSI300期货和CSI300 ETF,投资者仅以低廉的成本,便可实现对交易指数的买卖,为跨市场套利、规避风险提供了方便,推动我国资本市场向前发展。那么,探讨三个市场的价格引导关系和波动传递效应对于证券市场投资者来说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可为其制定合理的投资决策提供依据。本文在对价格发现及波动外溢效应的内涵和基本原理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信息份额模型(I-S)以及非参数的波动率估计法,选取1min收盘价对价格发现能力和波动外溢效应进行定量刻画。(1)就价格引领关系,CSI300期货在价格变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分别领先ETF市场和现货市场6分钟和3分钟,而ETF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的价格引导关系则不似期货市场有明显的价格领先表现,现货市场比ETF市场领先1分钟。(2)价格贡献率方面,在期现市场中,期货的价格发现贡献率为73.58%,在期货和ETF市场中,期货的价格发现贡献率为78.15%,ETF与现货市场中,现货的价格发现贡献度为60.89%,说明期货市场为决定价格的共同因素提供了主要的信息份额,其次是现货市场,最后是ETF市场。(3)根据波动溢出效应的实证结果,信息是从期货市场传递到现货和ETF市场的,当市场发生剧烈的异常情况时,现货市场对信息的反馈能力要强于期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