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年轻一代传授一定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和价值标准,为社会培养人才的专门机构,社区是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学校根植于一定的社区地域之中,社区结构影响着学校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学校是国家教育体制的核心,能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理应成为社区的文化堡垒,在促进社区建设、提升社区成员精神文化水平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开始倡导学校与社区的密切合作。上海浦东新区学校与社区互动的起步较早,运行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系统性,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在实践中着力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教育模式。总体看来,实践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许多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观念落后、发展不平衡、保障机制不健全、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等诸多方面。基于终身教育理念,当今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都强调学校与社区互动合作。以美国社区学院为典型代表,新时期美国学校与家长、学校与社区团体之间通过相互沟通合作加强联系,实现了互利共赢。我国台湾地区近年来专注于学校社区化和社区学校化的实现,并在实践层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我国良性社区与学校关系的构建提供了借鉴。新世纪人才培养必须突破教育等于学校的旧观念,应把学校教育与社区发展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在沟通学校与社区两大实体过程中,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包括:以人为本原则、目标定向原则、创新原则和全面协调原则。而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各地的实际,互动的参与者应提高认识、更新观念,认识到学校与社区的互动合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通过政府、法规和经费三个层面来树立学校与社区互动合作的保障机制,并通过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加大教育督导评价力度、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树立学校与社区互动合作的运行机制。从整个教育全局的角度来看,应把社区建设与学校发展结合起来,且将学校与社区的互动列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和措施之一,这对于改变教育的现实困境、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以及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