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我国失业预警系统模型研究

来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phenix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全面进入加速转型期,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失业。大量的失业阻碍经济的增长、社会的稳定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现状和历史变化并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建立失业预警系统模型研究,就显得极为紧迫和重要。这一研究可以为产业政策调整、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建立、健全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提供政策上的支持。 从已经掌握资料分析,现有的失业预测预警模型有两方面的缺陷:(1)单纯从失业的角度分析、建立失业一经济因素的关联模型,忽略了导致失业的直接原因即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各自、内在的变化规律,这两者内在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相差甚远,总合而成的失业变化规律难以把握,因而这种思路所建模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会受到质疑。(2)中国国情不同,社会保障体系十分不健全,在没有完整社会调查体系(反映劳动力真实的失业状况)、全面综合社会保障评价体系和个人心理承受力指标体系的支持下,在失业警戒线的影响尚未呈现出规律时,失业预警线是难以确定的。从已有模型来看,普遍存在制定失业警报线的根据不足问题。失业直接原因是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本研究从这两方面入手,在分别建立了劳动力供给仿真模型、预测模型和就业需求的仿真模型、预测模型的基础,建立了失业预测模型详见图1。 本研究认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失业群体特征、居民家庭收入、个人心理承受力等多种宏观及微观层次的因素均会影响失业预警线的确定。因此本研究从多层次、多角度构建上对失业警报模型的建构做出设计。它包括影响因素分析和方法设计两部,详见图2在本研究中由于经费、人力有限,失业警报模型未能做出实证分析,但是对我国建立失业警报模型进行了有意义、有价值的探讨。 我国现阶段就业和失业问题错综复杂,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因此,综合本文失业预警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具体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并相应讨论发挥失业预警系统的作用,为扩大就业、缓解失业的预期决策支持意义。
其他文献
孙中山先生有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当今世界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我国势必会融合于全球化的浪潮,这种融合不仅反映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也必然要反映在
犯罪是在恶意支配下通过恶行表现出来的一种恶。恶意即主观恶性,是通过危害行为表现出来的一种应受到道义上和法律上的否定性评价和谴责的心理状态。首先,主观恶性作为一种心理
冷战的结束,使世界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国家安全观也由传统的单一军事安全转向综合安全。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使经济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经济全球化既为各国
受教育权是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分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受教育权和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受教育权,两个阶段的受教育权具有不同的内容、特点。然而,国内学者研究受教育权时都没有严格
21世纪是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时代特色决定了大量的发明创造离不开发明人的智力劳动和单位的资金投入,并由单位承担一定的风险。这种趋势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明显,职
生育权是当前理论、社会中探讨的焦点问题。生育权的主体、生育权的内容、生育权的性质、生育的救济都是我国急需解决的问题。我国对生育权的规范,既要符合中国国情,又要体现时代特色,更要引领世界潮流。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人口政策及法律的梳理,及国外生育权的发展进行分析,论证我国的生育权应结合中国历史、国情、文化,参考国外的相关经验,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维护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