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西方金融地理学注重综合性、地域差异性和实践性,重点研究金融产业的空间差异和形成机理。区位理论、产业集聚理论、信息流理论、产业集群理论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西方金融中心的形成发展及其心动力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然而,这些研究存在一些局限,一是研究对象局限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关注不多;二是没有区分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力大小,忽略了金融中心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因子的差别。因此,在上海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其形成机制进行深化研究。本文回顾了西方金融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对金融中心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评述,对上海陆家嘴金融中心形成机制进行问卷和访谈调研。笔者发现,与发达国家金融中心形成过程相比,国家主导是上海金融中心的特色,金融市场建设是第一大向心因素;制度文化对于金融中心形成的促进作用大于企业网络的促进作用;市场、制度的影响大于基础设施、商务成本等硬件条件;政府政策对金融中心发展影响存在正反两个方面:在金融中心形成初期,政府支持是其发展壮大的主要动因。但在金融中心发展的中后期,政府行为的负面作用日益凸显。因此,在我国金融中心建设发展过程中,政府行为应与时俱进,由“强作为”逐步升华为“无作为”,应由“引导”进化到“服务”。全文共分为六章。导言部分首先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以及研究方法、思路框架和创新点。第二章梳理国内外金融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研究成果。第三章诠释了金融中心形成机制的不同理论学派,构建了金融中心形成机制研究的理论框架,评述了伦敦金融中心形成机制的研究成果。第四、五章为上海的案例分析。论文阐述了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空间载体——陆家嘴的发展现状、金融中心形成过程及其向心、离心因素。第六章总结与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