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飞行人员在次极量负荷运动中心率、血压的变化特点,了解运动负荷状态下血压、心率变化的规律,探讨运动负荷状态下血压和心率变化规律在飞行适应性研究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空军总医院行改装体检的男性飞行员230例,所有入选飞行员均为战斗机飞行员,年龄(28±5)岁,身高(174±4)cm,体重(71±7)kg。入院后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剔除继发性高血压及其他慢性疾病者、且近期未服降压药物及其他心血管药物。记录受检者年龄、身高、体重、飞行时间(FT)、动脉硬化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踝臂指数(ABI),趾臂指数(TBI),计算体重质量指数BMI。受检者在活动的平板机上行走,根据Bruce运动方案进行自动分级,每3分钟依次递增平板速度和坡度以调节负荷量,直到心率达到受检者的预期心率(次极量目标心率=195-年龄)时停止运动。采集并记录次极量运动每一负荷阶段第2分钟的血压(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12导联心电自动监测每分钟心率并记录,运动停止即刻测量血压(分别记为峰值SBP、峰值DBP)、心率(记为峰值HR)。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分别比较运动期间各阶段血压、每分钟心率的变化。根据运动血压结果将受试者分为运动高血压组(运动收缩压峰值≥200mm Hg,舒张压较运动前上升10mm Hg或≥90mm Hg,n=210)和运动血压正常组(运动收缩压峰值<200mm Hg,舒张压较运动前上升<10mm Hg或<90mm Hg,n=20)。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比较运动高血压组和运动血压正常组之间一般临床资料和动脉硬化血流动力学指标(ba PWV、ABI、TBI)的差异。采用趋势检验方差分析了解峰值收缩压、恢复期收缩压随静息收缩压水平升高的变化趋势。结果1、运动期间血压变化:运动起始,SBP明显增高,静息时(SBPrest)与第1负荷阶段SBP相比,差异显著(P=0.000);随着运动负荷增加,SBP逐渐增加,第2负荷阶段与第1负荷阶段SBP、第3与第2阶段SBP之间相比,均有显著升高(P=0.006;P=0.000);而运动后期,SBP上升不明显:第4与第3、第5与第4阶段SBP相比,上升均不明显(P=0.096;P=0.904),峰值(SBPpeak)与SBPrest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0)。静息进入第一负荷阶段时,DBP下降:静息时(DBPrest)与第1负荷阶段DBP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0);运动期间DBP变化不明显:第1与第2负荷阶段DBP、第2与第3负荷阶段DBP、第3与第4负荷阶段DBP、第4与第5负荷阶段DBP差异均不显著(P=0.875;P=0.624;P=0.081;P=0.880)。峰值(DBPpeak)与DBPrest相比,有明显下降(P=0.000)。恢复期血压变化:恢复4min时SBPrec4min比SBPpeak下降了29.48mm Hg(P=0.000);恢复6min时SBPrec6min比SBPrec4min下降了13.86mm Hg(P=0.000);恢复6min时SBP时仍未下降到静息水平(P=0.000)。运动结束后DBP较静息时明显下降(P=0.000)。DBP在恢复4min时比DBPpeak上升3.1mm Hg(P=0.000)、恢复6min时比恢复4min时DBP上升2.33mm Hg(P=0.000)。恢复6min时DBP未恢复到静息水平(P=0.000)。2、运动期间心率变化:随着运动负荷增加,心率在由前一级负荷进入更高一级负荷时出现明显升高:静息HR与运动中第1min HR、运动第3min与第4min HR、第6min与第7min HR、第9min与第10min HR之间,即每一负荷阶段的第一分钟HR均较上一阶段末HR相比,差异显著(P=0.000),而同一级负荷3分钟内的心率较稳定,均未出现明显上升(P>0.05)。恢复期心率变化:运动结束恢复第2min HR比峰值HR明显下降(P=0.000)。恢复第4min比第2min、恢复第6min比4min HR有明显下降(P=0.000、P=0.000)。至第6min尚未恢复至静息水平(P=0.000)。3、运动血压正常组相与运动高血压组一般临床指标、动脉硬化血流动力学指标(ba PWV、ABI、TBI)差异不明显(P>0.05)。4、峰值SBP随静息SBP水平升高表现为线性上升趋势(P=0.000);而运动收缩压增幅d SBP(=SBPpeak-SBPrest)、d SBP4min(峰值SBP在恢复4min内下降幅度=SBPpeak-SBPrec4min)、d SBP6min(峰值SBP在恢复6min内下降幅度=SBPpeak-SBPrec6min)随SBPrest水平增加未呈现上升或下降的线性变化趋势(P>0.05)。结论1、本研究中,运动SBP起始时升高幅度大,之后随着运动负荷增加升高幅度逐渐变小;DBP在运动起始时下降,运动期间变化不明显。运动结束后血压逐渐恢复至静息水平。2、在次极量平板运动期间心率随运动负荷增加而增快,在每一级负荷增加起始时心率出现明显的升高拐点,同一级负荷阶段(3分钟)内心率相对稳定,未出现明显变化。运动结束恢复阶段前期心率快速下降,之后下降缓慢。3、静息血压水平正常的飞行员,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中也会有运动血压过高的表现,但他们的一般临床资料、动脉硬化血流动力学指标(ba PWV、ABI、TBI)与运动正常血压组均无明显差异,应对其进行随访观察,探究飞行人员运动高血压与远期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4、在本研究中,峰值SBP随静息SBP水平升高呈现上升趋势。而收缩压增幅d SBP、收缩压恢复期4分钟内下降幅度d SBP4min、收缩压恢复期6分钟内下降幅度d SBP6min这些同样反应运动心血管调节水平的指标并未随静息SBP水平变化呈现线性趋势,收缩压增幅d SBP与静息SBP水平变化为折线趋势,因此,不能仅仅了解飞行员静态血压水平。在评价飞行人员心血管功能状态和调节能力时,需要多指标结合分析才能反映其心血管功能的真实水平。在飞行学员选拔体检项目中应该增加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通过运动负荷试验评价心脏储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