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19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正式成立,2020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年)》正式发布公示。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是一项重大国家战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是我国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实践的重大举措和空间载体。示范区总规为示范区提出“世界级滨水人居文明典范”的总体发展愿景。示范区发展总体围绕生态绿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正式成立,2020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年)》正式发布公示。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是一项重大国家战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是我国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实践的重大举措和空间载体。示范区总规为示范区提出“世界级滨水人居文明典范”的总体发展愿景。示范区发展总体围绕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模式,为此,本文对示范区进行生态绿色发展质量评估,从两方面进行评估研究,一个是生态环境质量评估,一个是绿色发展水平评估。针对前者,本研究基于卫星遥感获得的细颗粒物(PM2.5)浓度数据、地表温度数据和NDVI数据的时间序列,整合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三个因素,构建环境综合评价指数(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CEI),从季节变化、年际均值、年际变化率等对示范区2000-2020年的环境变化进行了综合评估。针对后者,构建了绿色发展水平评估体系,主要为五个维度,包含经济质量、创新潜力、和谐社会、资源使用、环境治理,涉及38个统计指标,从绿色发展综合指数、各细分维度指数、均衡指数等对示范区2000-2020年的绿色发展水平进行评估。研究方法主要包含时间序列分析、回归分析、熵权法、层次分析法、效益理论和平衡理论。研究结果:(1)示范区的PM2.5浓度,地表温度和植被覆盖度在2000-2020年季节均值上,夏季PM2.5浓度最低,地表温度和植被覆盖度最高,冬季PM2.5浓度最高,地表温度和植被覆盖度最低,PM2.5浓度,地表温度和植被覆盖度在季节同比变化幅度上,同比变化幅度最大的季节均为冬季。(2)PM2.5浓度、植被覆盖度以及CEI指数均呈现显著减少的变化趋势,其中PM2.5浓度和CEI指数呈现显著减少的变化趋势一定程度上意味着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总体呈现改善趋势,植被覆盖度的极显著减少的变化趋势一定程度上意味着生物多样性总体呈现退化趋势。(3)在空间分布上,生态环境综合变化等级为改善的街镇,包括显著改善和略微改善,主要分布在研究中部和西部,主要包括吴江区东部和中部大部分区域以及青浦区的西南部;生态环境综合变化等级为不变的街镇,主要分布在嘉善县除西南角大部分区域以及青浦区东部靠近区界南边一侧区域;生态环境综合变化等级为退化的街镇,包括显著退化和略微退化,主要分布在青浦区的东北部大部分区域、嘉善县西南角以及吴江区最西边的小部分区域。(4)示范区内青浦区、嘉善县、吴江区2000-2020年的绿色发展水平中包含的综合指数、均衡指数、经济质量指数、创新潜力指数、和谐社会指数、资源使用指数以及环境治理指数,除了青浦区的环境治理指数无显著变化,其余各区县各指数均呈现极显著增长和显著增长趋势,表示示范区内两区一县的绿色发展水平高,发展态势良好。(5)对三区县进行横向比较,吴江区的绿色发展水平优于嘉善县和青浦区,主要体现在创新潜力和环境治理方面。(6)对生态环境质量和绿色发展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可以发现两者关联程度高。基于对28个街镇的生态环境质量和绿色发展水平综合评,将28个街镇分为11个小类,5个大类,针对各类街镇的生态绿色评估结果,归纳发展侧重点。最后基于本研究对示范区进行的生态绿色发展质量的综合评估结果,提出示范区发展可能面临的问题,示范区间的差异、示范区统计数据未统一、居民对示范区的认知水平和参与程度有待提高,并相应地给出解决方案和建议。
其他文献
获取无缝的PM2.5浓度数据是研究污染物时空分布连续变化的基本前提,也是大气环境监测与生命健康问题的重要基础。遥感反演PM2.5作为大范围高时空分辨率PM2.5浓度获取的重要途经,因其反演中采用数据多数是以极轨卫星获取得到,数据时空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造成反演后的结果不完整。为了弥补数据缺失及减少因时相合成时数据缺失导致的系统偏差,对遥感反演PM2.5缺失数据重构成为了重要的热点研究问题之一。本
土壤有机碳(SOC)是生态系统碳储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其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正是导致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因此,探究土地利用变化与碳储量之间的关系,对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深入了解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机理,以探索科学合理的土地配置方案。本文以上海市为研究区域,基于2010、2015、2020年三期LUCC(土
全球城市化呈现迅猛增长趋势,城市人口规模、交通拥堵等城市问题日益突出,我国也面临相同挑战。评估城市的生态宜居性是城市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其中,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作为区域规划和城市化发展的典范,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因此评估中国示范区的生态宜居性对于推动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研究选择示范区作为研究区域,指标计算的土地利用分类基础数据由目视解译而来,空间分辨率为10m,结合GI
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社会最重要的环境问题,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暖,海洋温度也随之升高;东海与毗邻的西北太平洋对我国气候的影响较大,也是近年来国际上关注的热点海域。本文利用SODA(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海洋再分析数据集,主要研究了东海及毗邻的西北太平洋在1871~2010极端低温年和极端高温年温盐分布特征及温度和盐度的月际变化特征。本研究希望为深入了解东海及毗
随着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自然保护区成为新兴热门旅游目的地。自然保护区在具有高度旅游价值的同时具备自身独特的生态敏感性,应以保护为重点事项。在此背景下对自然保护区内的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进行矛盾协调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使得互联网上汇集大量自发的、真实的游客信息,这种游客自发上传的地理信息为研究旅游带来的生态风险空间差异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本文以珠穆朗玛峰国家
共享单车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交通工具,在城市轨道交通的接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妥善解决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提升人们的出行满意度。但是日益增多的共享单车也引发了不少新的问题,其中共享单车的时空分布不均衡问题尤为突出。当人们利用共享单车接驳地铁时,经常出现无车可用或者车辆积压过量等情况。因此基于出行者的真实需求对共享单车与轨道交通的接驳进行优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上述背景情况,本文以
研学旅行是一门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理学科是开展研学旅行的主阵地,以课程化的方式开展高中地理研学旅行,有助于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其中,课程设计是提高研学旅行课程的质量和内涵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如何对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进行课程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及对具体的课程设计案例进行分析,发现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在设计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对研学旅行课程的价值认识不足;研学课程目标
湖泊水体是大气甲烷(CH4)的重要排放源,其中内陆小型湖泊(<1km~2)总体碳周转更为强烈,对地区气候变化具有重要贡献。内陆小型湖泊在过去因其丰度及所覆盖的陆地表面积,导致它们对全球CH4预算的潜在贡献被低估。当前长三角流域湖泊CH4排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太湖、巢湖等大型湖泊,对小尺度湖泊的研究相对缺乏,导致该地区对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估算存在不确定性。本研究以长三角流域小型湖泊--大莲湖为研究对象,
绿地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类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11.7中指出:“到2030年,向所有人,特别是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障人群,普遍提供安全、包容、无障碍、绿色的公共空间”,但全球大部分城市都存在着分配不均衡的问题。上海大都市圈由于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建成区人口高度集聚导致绿地分配不合理的现象受到政府、学界与居民的广泛关注。以往,绿地覆盖度仅考虑绿地数量,默认平均分配;而绿地暴
随着中国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城市中居民的住区品质评价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住区品质的评价不仅能够反映出城市居民的居住质量,同时也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未来规划起到关键性作用。尤其是在城市中老旧住区的改造问题中,为了满足居民对更好的居住品质追求,需要了解影响人们对住区品质感知的关键要素,并对要素的具体的影响程度做出评价。但是传统城市品质评价的方法往往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建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