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肥厚型心肌病(HCM)以不对称性的左和/或右室肥厚为特点,室间隔最常受累。典型病理形态学表现为心肌细胞肥大和肌纤维排列紊乱。临床可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晕厥、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猝死是其特点之一,资料表明,肥厚型心肌病是造成青年人猝死的重要原因。近年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至少有60~70%的肥厚型心肌病为基因突变所致,其中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律者,称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FHCM)。现已知有13个基因与该病有关。其中编码肌小节蛋白的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基因是最早发现的也是最常见的肥厚型心肌病致病基因,占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病例基因突变的35~50%。另外两种为心脏肌钙蛋白T(cTnT)与心脏肌钙蛋白I(cTnI)基因,国外资料显示cTnT基因与肥厚型心肌病的高猝死率有关,占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病例基因突变的15%;cTnI基因则是特殊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常见致病基因,占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病例基因突变的5%左右。国外学者对上述基因突变的分子遗传学和临床研究显示这些突变与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密切相关,因而研究其基因型及临床表型关系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另外,因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不仅有基因型和临床表型间的异质性,还有种族差异,所以同时对其致病基因型/临床表型与种族差异进行研究更显重要。本着这一目的,本课题研究了中国的肥厚型心肌病人群β-MHC、cTnT与cTnI基因突变的情况。 收集无血缘关系的肥厚型心肌病病人100例(包括肥厚型心肌病家系先证者51人,散发病例49人),相关家系成员356人。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健康志愿者120例作为研究对照。建立了肥厚型心肌病临床资料数据库,包括病人及家系成员一般情况、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部分心导管、核素检查结果。对上述